8.王林:速执急先锋建材
也有人说,借助执行信息化建设,当事人的执行款执行到位后不用当事人来法院领,咱们直接通过银行打入申请执行人账户,这样更便捷当事人。
在王林手机的微信运动里,几乎每周的工作日他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王林说,团队里的其他人员,也基本上是这个样子。
王林手持电音喇叭,朝被执行人喊道:“你知道你这么做的后果吗?公然抗法,必将受到严惩,赶紧下来,配合法院工作。”同时,王林做着手势,暗示法警们伺机接近被执行人。
还有人总结,总之就是团队辛苦点,多跑跑,就能方便当事人。
面对案多人少困境,2015年,通州法院党组做出了执行案件繁简分流的决定,在执行一庭试点成立小额速执团队,就执行一庭收案进行繁简分流。这个团队专门负责办理“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三费类、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类、劳务纠纷类、物业供暖纠纷类等涉民生案件,这类案件往往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
王林开始利用下班时间翻案卷,结了的没结的都重新过一遍,总结各个案子的特点。他将速执案件的各种执行情况整理出来,将被执行人情况相同的归为一类进行总结。同时,他还借阅其他业务庭室的疑难案卷,将“执行不能”的类案反复熟悉,结合工作经验的积累,很快,他的筛案水平有很大提升。
跑出来的领头羊
王林每天的足迹,除了去食堂吃饭,还要好几趟往返于法院的南北楼签字汇报盖章,去文印室打印材料,去谈话室接待当事人。南北楼之间隔了一条长长的马路,手机里的1万步,大都稳稳地踏在了这条马路上。
成立小额速执团队的初衷,主要是想通过执行措施流程化、办案方式标准化,实现“简案快办”,同时为其他执行团队的“繁案精办”提供保障。可在选将之初,却没人愿意接手这个团队。
自己的不专业,导致的是团队以外的同事对他的大加“赞赏”。其他执行团队的一些法官见到王林就会凑上去拍着他的肩膀说,“小王,你这案子筛得有水平,到我这儿全执行了,再接再厉啊。”虽然是句玩笑话,可王林却笑不出来。
团队中的法官助理邢怀龙,受王林影响很大,之前在其他业务庭工作的时候,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自从来到小额速执团队,邢怀龙发现每天办公室的门窗都会早早打开通风,而王林则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这让邢怀龙很不服气。
“王林法官的团队办案就是快!”当把这些意见整合并实施的同时,换来的是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声声赞美,王林把功劳归功于团队每一个人,因为大家没有私心的建言献策与真心付出,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针对这一问题,王林将团队细分为三个办案小组,“三线平行、一轴驱动”,由三名法官助理各带领一名书记员,负责各类型具体案件的事务性工作,由王林作轴,负责整体协调和重大执行措施的决定。
6月16日早上,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小额速执团队办公室,团队长王林一边忙碌工作,一边接受采访。他身形瘦高,戴着眼镜,说话温文尔雅。他向记者介绍着团队的情况,同时双手不停歇地分拣着一摞案卷。
这项制度很快建立了起来,在王舰杰的桌上,记者看到大约200名保险理赔员的具体信息台账一目了然。各村委会的电话、各个当事人的信息,也一一分布在团队各个成员的案头,单单王林的手机里,就存有401名当事人电话和57名律师的电话。
这是2016年8月的一天,王林参与的一起强制腾退案子。
2014年,通州法院一年收案2万多件,通州区功能定位转型后,2015年一下涨到4万多件。“案件多了一倍,我们只能加班干。”目睹了收案量的“爆炸式”增长,王林对此感触颇深。
全庭都在等王林筛案,如果十分钟能完事,其他执行团队收到案子后就能立刻展开工作,如果一上午都没筛完,那大家就得等一上午。在王林经手的这些案子里,有些看似标的额很大、案情比较复杂,被流转出去后却又立马执结了。有些留在王林团队的案子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终于,在被执行人放松警惕那一刻,几名法警迅速从他背后冲上去将其控制住。王林带领干警们立即进入这所豪华别墅进行清登。
太吵了!
类似的危险场面王林见过不少,从一开始的怯场,恨不得躲在老法官的背后,到后来的目光相对、顶着鼻尖对被执行人进行训诫,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三十岁出头的小伙该有的气场。
回归小额速执团队,王林开心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年轻人在一起沟通快、点子多,办案速度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