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有调控车位却任性涨价 西安部分车位贵过房价软装
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遏制西安快速上涨的房价,西安市物价局要求开发商在调整价格前须向该局进行商品房价格申报,也就是对商品房价格进行“调控”,调控一年多来,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华商报记者近期采访发现,房价涨幅趋缓,车位价格却不断上涨,同时,还出现产权等方面的乱象。业内人士呼吁:西安应该向成都、杭州等城市学习,对乱象已久的车位进行全面调控,不能任开发商随意涨价。
开发商期望通过租售车位来获益,车位的“钱景”也被投资者寄予较高期望。华商报记者发现,绝大部分楼盘登记和销售车位的过程中,都会刻意迎合投资心理,突出诸如投资价值、稳赚不赔、升值空间等营销字眼。
那么,西安的车位价格究竟如何呢?华商报记者通过相关机构了解到,目前西安车位的售价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部分区域的均价更是接近20万元。
家住西安城东广运潭大道的吴先生说:“我们小区车位平均在16万左右,感觉太贵了。”吴先生表示,如果不想买车位,就得租赁车位,否则车就不能开进小区。小区门口有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的停车位,是按照小时收费的,而且数量有限。
虽然现在价格高,但车位在前些年只能算商品房的附属品。“以前做车位不怎么赚钱。”长安区某开发商负责人直言,因为前些年买车的业主还比较少,开发商也觉得建设地下车位是负担,不如靠卖房子赚钱。但现在反过来了,车位需求在增加,房价受到了政策调控,车位没有政策管控,车位利润就被凸显出来。
有业内人士告诉华商报记者,根据以往经验,小区车位比应该达到1:0.8-1.2,就是说一个小区每户人都应该有0.8-1.2个车位,才能勉强保证多数业主的停车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西安大部分小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另一方面,由于车主出行需求的增加和限行政策的影响,不少家庭已经购置了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那么,原本一户一个车位的设计也就显得供不应求了。
夏强表示,车位的供需矛盾既有历史原因,同时也和营销策略有关,例如:销售方在主管上不愿出租车位;再加上市场自主定价的不够均衡,导致不少有车一族事实上是缺乏话语权的。要解决停车难的矛盾,则是一个对出行资源宏观配置的大工程。
有长期关注西安停车难问题的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开始西安市物价局出手对西安房价进行登记备案,所以,才让房价涨幅趋缓,物价局的调控对房价的上涨起到了较为良好的作用。要刹住车位涨价以及车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还需要西安市物价局出手,和房子一样,通过登记备案,来控制车位价格不断上涨的乱象。 华商报记者 黄涛 李程
一方面是市民吐槽车位价格超过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则是相对状态下的停车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要从保证车位供应的角度入手。
今年7月份,有市民反映,2017年在购买中海城的商品房时,因房子备案价过低,如果想买房,还需购买价值19.5万元的停车位两个;今年9月份,有市民反映,在曲江华著中城两年前花17万多元买的车位因设计原因取消了,更换购买的话需要加价3.8万元;今年6月份曲江某小区曝出商品房售价190多万元,但需附带购买两个车位。
有些小区的地下停车场接受租赁,但租价同样不菲。家住城西桃园南路某小区的高女士说,租车位每月550元,再加上100元管理费。600多元的停车费是一项不小开支,“有些邻居干脆把车违停在小区外的路边或人行道沿上,有时会受到处罚。”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在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中,提到“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的停车需要,其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等条款,但在现实中,车位租售定价偏高,甚至地下车位只售不租的情况并不鲜见。
地产评论人士王建红认为,对于车位是买是租,监管部门还是应创造更多条件给予车主更多选择权,同时应出台详细规范,界定不同车位的产权构成。对于销售方手中可以租赁的车位,有必要加强监管,杜绝租金的任意上涨;而对于可供出售的车位,应当明确产权构成,减少交易纠纷。
这就导致了在车位市场中,任性涨价的情形时有发生,甚至成为房产捆绑销售的工具。马先生是某国有企业员工,两年前登记购买了单位团购房,当时每平米不到6000元。等到今年年底将要交房时,却被告知收房前还必须购买一个车位,一次性付款21万元,“可能开发商也希望能借卖车位多收回一些利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