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杀手”:宝妈,婴儿通过奶水瓶每天喝母婴
1、微塑料肆虐全球
《国际环境》撰文指出微塑料已全面入侵地球,已存在全球各个角落。
本世纪初科学工作者分别在珠穆朗玛峰顶峰、太平洋亚纳海沟以及北极冰雪发现了微塑料。弹尾虫是南极土壤里的微小虫体,栖息在尚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是南极主要的陆生生物之一,近年其体内也发现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除此之外,资料显示南极的多个海洋捕捞动物、海鸟都曾被塑料缠绕或误食掉微塑料碎片。
科学家指出塑料侵袭全球远比想象的严重,南极地处偏远远离塑料污染的核心区域,人类聚居地才是真正的重灾区。2017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在太平洋水下11公里的地方,成功捕获了大量甲壳虫,无一例外都摄入微塑料。
紧接着的2018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全球75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周摄入5克的微塑料,相当于每人一周吃掉了张信用卡,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无疑是吞下了一座塑料山。
那么这个频繁提及的微塑料到底是什么?微塑料的概念是2004年由Thompson等人在Science联合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特指的是颗粒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近年来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愈发重视,关于微塑料的议题、讨论逐年增加。
5mm的微塑料看似不常接触,其实不然,它早已广泛地存在人们的生活周边。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洗漱、清洁等洗护用品了。洗护用品中常用到一个名为“柔珠”的成分,通过“柔珠”细密反复摩擦实现深度清洁、去除角质的功效,而柔珠就是一种典型的微塑料。
2、微塑料伴随着婴儿的发育、生长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微塑料已经全面融入婴儿生长、繁育的方方面面,对人类今后繁衍形成巨大威胁。
《自然—食品》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过程: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对全球48个约占全球总人口78%的国家、地区的婴儿奶瓶做了调查,发现聚丙烯材质的婴儿奶瓶几乎统治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83%,与此同时其他材质的奶瓶最高一个不超过5%。
科研人员为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所用的奶粉包括饮用水均是国际知名品牌,而且执行标准均高于公认的国际标准。接着他们在消毒环境下对奶粉冲泡,然后对12种婴儿奶瓶释放的微塑料做了统计。需要指出的是,选用的12种塑料奶瓶几乎可代表绝大部分的奶瓶,并且涵盖了高、中、低三个价格层级。
科学人员最后统计发现奶瓶释放的微塑料最小值为130万个,而最高值达到了惊人的1620万个,最小值和最大值足足差10倍之多,这也在侧面说明了奶瓶间参差不齐的质量问题。科研人员还指出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里是婴儿对奶水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也就是说婴儿在使用聚丙烯奶瓶过程中,每天要面对160万个微塑料,期间会有多少被婴儿吸入体内可想而知。
奶水多少温度才是婴儿最佳饮用的温度,一度让宝妈们纠结犹豫,科研工作者则从奶瓶的角度给出了一组数据,当水温是70℃时微塑料释放量大约为每升600万个;等到水温提升到95℃后,微塑料的释放量已迅速攀升到5500万个,也就是说微塑料的数量并不是随水温提升而斜线式上升,而是爆发式增加。
科研工作者还解释了一个细节,单是一个把奶瓶盖拆开放到盛有95℃水的平底锅中的灭菌过程,微塑料的释放量已增加了35%。
婴儿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物品接触,摄入大量微塑料,那么婴儿出生之前在胎盘里能避免微塑料吗?
由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8个国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他们在本国各自选取了一名志愿者,均是年龄在33-65岁之间的摄食、消化能力健康的成年人。接着科研工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后发现8个样板粪便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直径在0.05-0.5毫米之间,期间多次更换食物种类,比如鸡鸭、蔬菜、水果,但无一例外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