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这样洗,真的很坑娃,宝妈别不当回事母婴
有些家长非常爱干净,孩子的奶瓶每天都要用奶瓶清洗剂清洗,可是又担心清洗剂刷奶瓶后不能保证冲洗干净,会有残留的清洗剂被宝宝吸入身体,造成伤害,非常纠结。
那么真的有必要每天用清洁剂清洗奶瓶吗?今天科大大为你揭开答案!
其实,最好不用奶瓶清洗剂等清洗奶瓶,因为化学物质容易黏在奶瓶内壁上,下次喂养时容易一同被婴儿吞入消化道。自然、物理的清洁方式应该成为保护婴儿健康的主流,不要过多使用化学消毒剂。残余消毒剂进入人体内,会对孩子肠道本身、肠道内菌群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一:只用清水清洗奶瓶
奶液中还有大量的脂类物质,如果只用清水清洗,只能洗掉奶液,而奶垢则难以清理干净。残留的奶垢会附着在奶瓶上,尤其是塑料奶瓶,时间久了会有酸臭气味,影响奶粉口感,减少奶瓶使用寿命。严重时因为细菌残留,对肠胃还未健全的宝宝有威胁,严重时会使宝宝拉肚子。所以宝妈一定注意了,不能一直用清水清洗,可以选择纯天然植物原料的奶瓶清洗剂,还原奶瓶的洁净。
误区二:只用开水烫洗奶瓶来达到消毒效果
简单的开水烫洗,能洗掉奶渍和污垢,但是只能杀掉部分细菌,有的细菌并不害怕较高的温度,所以开水消毒并不彻底。想要彻底消毒,则需要开水煮沸消毒,也可使用专门消毒的消毒锅。消毒好的奶瓶需要用专门的夹子夹起来,放在洁净通风的地方晾干,晾干后放在专门的收纳盒里。如果不晾干的话,可能会导致宝宝拉肚子。所以煮沸到晾干每一步都要仔细。
误区三:消毒过度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
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有益菌,越多接受这些有益菌,反而对孩子的肠道成熟、对孩子的免疫系统的成熟,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都是生活在有菌的环境中,孩子也不例外。可以这样说,细菌与人体共存一生,少量接触反而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可是,如果家长人为的刻意利用高温消毒、清洁剂、消毒剂达到无菌效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肠道内菌群失调。因此孩子奶瓶的消毒过犹不及,无需每使用一次都给孩子用消毒液,这样对孩子的肠道成熟反而不好。所以,在消毒的时候,不能经常使用消毒液。
注意清洗和消毒是两个概念哦,真正靠谱的消毒方式是这些:
1、水煮
水煮前先将奶瓶清洗干净,然后把奶瓶各部分放入大小合适的锅,加入可以把部件完全覆盖的水。(注意玻璃奶瓶需要用小火温和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导致爆裂),水烧开至100°C后保持沸腾5分钟,最后把奶瓶夹出并控干水。
另外由于水煮对于奶瓶材质的考验度比较高,所以在决定水煮前,一定要查明奶瓶是否能够经得起高温水煮,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或者变形。
2、蒸汽消毒
每个地区的海拔各不相同,水的沸点稍微有点差别,水温通常达不到100℃就沸腾了,但这对于蒸汽消毒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在100℃沸腾的水,蒸汽温度可达110-120℃,即使水的沸点受海拔影响,达不到100℃,蒸汽的温度也是远远高于煮沸消毒的,一般温度都超过100℃,这个蒸汽温度能消灭99.99%的细菌,所以蒸汽消毒更彻底。
3、微波消毒法
将清洗后的奶瓶盛上清水放入微波炉,打开高火10分钟即可。切不可将奶头及连接盖放入微波炉,以免变形、损坏。奶瓶作为宝宝重要的餐具,它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在清洁时注意洁净度和消毒的程度,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度。宝妈们千万要避免以上误区,给宝宝创造一个健康洁净的饮食环境。屏幕前的宝妈们,你们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