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与宝宝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母婴
“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平时你储存多少情感进入账户,将来用的时候才会取出多少。”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人际关系相处,对亲子关系处理也是同理。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说:“做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在这期间孩子对父母是全身心的依赖和信任,过了有效期,父母再想要弥补就很难了。”我们都知道亲子关系和谐的第一步就是家庭和谐,但是父母给孩子高效陪伴才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
高效陪伴要有情感的交流。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简单的在一旁陪着孩子,而是与孩子之间要有互动、交流、回应,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与父母在一起之间的快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高效陪伴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把陪伴孩子当做为人父母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在陪伴中感到快乐。给彼此留出适当的空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卡特琳娜·盖冈说:“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不是一直在场,也不是溺爱式的围着孩子转,而是取决于父母是否掌握了符合孩子各年龄阶段的交流方式。”也有人把高质量陪伴定义为:“彼此走进内心,一起陪伴,一起成长。”
对于宝宝0~3岁的时候,应该怎么进行高质量陪伴呢?
爱孩子,需要“宠”孩子
当孩子还是0-2岁婴儿的时候,他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哭来表达。对于婴儿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四肢。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响应孩子的哭泣,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婴儿哭的时候,很可能是他们饿了、尿尿了、冷了、身体不舒服了、受到外界刺激了,或者需要安睡了。做敏感的父母,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产生对他人和世界的不信任感。
不要阻止孩子舔咬
舔咬是孩子认知这个世界最开始的方式,是宝宝的天性。宝爸宝妈要做的就是凡是孩子嘴巴能接触到的地方,都要消毒!尤其是身边的各种玩具和用品,儿床的栏杆、手推车的安全带这些也不要遗漏,然后让宝宝用他们的方式尽情地玩耍,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把握与孩子的距离
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已经能自如行走、跑跳,并能胜任简单的对话。他们探索世界和他人的程度比襁褓内的婴儿时期更进一步。保持适当距离有利于孩子探索。
距离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太远,当孩子抬起头或转过身就能看到你,让他知道父母永远在身边;不能太近,以免影响到孩子的独立性。适当的陪伴距离让孩子知道你始终都在身边,一旦遇到危险,他可以第一时间投入你的怀抱,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进行独立的探索。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
不少爸爸妈妈发现,孩子2-3岁这个时候的开始小叛逆啦。以往爸爸妈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但现在大人说东,孩子偏要往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自己做决定并实现目标。当孩子表达想要做某件事的意愿时,只要不是违反道德规范或有安全隐患的行为,爸妈就让孩子做主导者,陪孩子一起去实现。通过孩子的行为达成目标,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动作对外界产生的影响。这是锻炼孩子执行力和控制力的重要时刻!
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爸爸的爱对于宝宝来说,是不同于妈妈的一种爱,是比较粗犷、更活泼的,可以很好地建立宝宝性格中的阳光一面;妈妈是更仔细、更贴心的爱,可以让宝宝更有安全感与爱。父母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游戏,让双方更有参与感,才能有效建立沟通感情。
睡前讲故事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睡前宝爸宝妈可以陪孩子看看绘本,也可以给孩子讲童话故事,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能够让孩子很好的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