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联名、打爆品、全渠道……当前童装品牌都在玩母婴
“联名”营销为销量带来新增长
前不久,国际童装品牌Paw in Paw Baby与碰碰狐开启跨界联名合作,市场反响激烈,许多鲨鱼宝宝小粉丝前往Paw in Paw Baby线下门店进行打卡,为品牌创造销量同时也为Paw in Paw Baby建立了良好的形象;而童装头部玩家巴拉巴拉在联名路上也一直不断深耕,此前为庆祝“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推出了系列中国火星探测工程联名款,给孩子们点亮了太空梦,也为新生代的消费文化赋予了价值与内涵。
幼儿启蒙不仅仅伴随着孩子喜欢的动画,也伴随着孩子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梦想的探索,联名款童装的推出,某种意义上不仅是将孩子喜欢的角色等引入现实生活,同时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事实上,“联名”现象不是现在才有,早期,一些童装生产直接在服饰上粘贴孩子喜爱的动画图像从而满足孩子需求,但伴随文化知识产权的发展,“联名”也变得越来越有内涵和正式。但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孩子对服饰上添加联名元素的喜爱之情从来没有断过。
渠道打通:多平台助力客户引流
在渠道多元化时代,仅传统电商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与此同时,兴趣类电商兴起。我们看到包括巴拉巴拉、辰辰妈等热门品牌已经加入到抖音等兴趣类电商队伍中;此外,直播电商成为拉动luson、辰辰妈等网红品牌销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红书、公众号等平台的推广帮助用户获取信息同时也让他们完成了系列的种草拔草动作。这些多元化的平台兴起让更多童装人看到客户流量的增长新路径。
而值得强调的是, 最近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微信等各平台限期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这意味着,未来的消费者或许再也不用进行复制链接、跳转网页之类的“神操作”,也同时意味着各平台间的链接跳转将越发通畅,相较之前的复杂操作来说,用户有了分享和点开链接的欲望,对于品牌商家的流量引入无疑是利好。“互联互通”下,多平台的渠道引流无疑将将获得更多生机。
品牌的“加减”法
前不久安踏发布了2021半年报,针对盈喜情况,集团表示 “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核心战略是主要因素之一,旗下包括安踏、FILA、安踏儿童等多品牌矩阵,安踏“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演绎,不仅是安踏,包括森马、江南布衣、安正时尚集团等其它品牌企业的多品牌矩阵布局也正在发挥效用。“加法”体现品牌经营上,多品牌矩阵降低了企业单一的经营风险;另外体现在产品类目上,场景、类目的细分化丰富了品牌产品以及消费者选择。
如果说“加法”是为销量创造多路径,那围绕单品牌、单品类突破的“减法”就是为品牌获得专业口碑。
根据腾讯营销洞察和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95后年轻人注意力报告中指出,大多数年轻人一天中关注的事情包括娱乐休闲、明星粉丝、亚文化、游戏等,同时也包括了新闻和社会事件与人物。庞大信息量下,如何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是品牌获胜第一步,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打造主品牌和爆款,以此建立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在不具备较高知名度下,做“减法”能够集力帮助品牌快速建立消费者认知和品牌效应。
必备技能:掌握地域差异性
产品差异性重点在产品,地域差异性则是将不同产品送到需要的消费者手里,两者侧重有所不同。现在很多产品在面料裁剪、黑科技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在同质化市场下很有优势。但想从产品差异化出圈还是存在风险:
由于很多差异性产品可能“营销噱头”占多,所以要真正获取到消费者信任,没有品牌力情况下是很难的事情;
做差异性产品的品牌很多,差异性优势很快就会被模仿甚至超越而沦为“同质化”产品,所以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品牌还是少数。
相较于产品差异性,地域差异性路径或许更加明晰。最近SHAIN和PatPat在海外的突出表现吸引了很多童装人的注意力,虽然面临有国家标准不同、物流运输、仓储等问题,地域差异性仍然为这些童装生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现阶段,童装市场不仅分国内外市场,国内市场又可分为新一线、一二三等不同线级市场,除不同线级人群需求不一外,下沉广场仍然拥有很客观的消费流量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