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母婴

/ / 2015-10-25
孩子入园以后,父母经常是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在幼儿园过得不好,老师的照顾是否周到,自家孩子有没有受到冷落...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孩子入园以后,父母经常是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在幼儿园过得不好,老师的照顾是否周到,自家孩子有没有受到冷落。

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照顾好自家的孩子,作为老师也尽量在追求一视同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孩子确实会得到老师的偏爱,而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对很出色的父母。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拼的都是父母

前段时间去接孩子放学,门口除了我还有好几位宝妈,她们看起来年龄和我差不多,站在一起,交头接耳地说些什么,出于无聊和好奇,我便主动过去,也想聊几句。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才过去,我就听到一位身材微胖的宝妈朝她旁边人抱怨,”你们不知道,我家孩子回来和我说,某某老师吃她们中午的饼干,真的是,怎么会有这种老师,还抢孩子吃的!“

之后,那位宝妈又吐槽了一些琐碎的小事,最后还说,等会一定要和那个老师说道说道。

关于她的说法,我从心底里是不愿意相信。

过了一会儿,放学铃响,孩子们从教室出来,接到孩子,我习惯性地问他,“哇!你看起来好开心呀,今天是不是又玩什么好玩的游戏了呀?”

在我欢快的语调下,孩子笑嘻嘻地和我讲了今天发生的事情,表示自己很高兴。

而另一边,我听到刚才的那个宝妈却神情严肃地”盘问“自己的儿子,“今天你哭了吗?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可以看见,被问的小男孩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嗫嚅着说没有。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后来了解到,那个宝妈的儿子读中班,老师是一个很温柔的女老师,风评一向很好,力求做到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

尽管如此,在面对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时,也会出现一些厌烦,更不用说调皮孩子背后不懂事的家长。

所以,当一些知理温和的家长一起协助孩子成长,教孩子懂事时,老师心里自然会对孩子感激和喜爱,甚至家长处理得当,幼儿园毕业后,这个师生缘也可以通过朋友的方式延续下去,为孩子多一份人缘。

很遗憾的是,那位宝妈是前者,生怕老师伤害了自己孩子,于是在自己的主观臆断下,老师永远都是错的。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其实,当家长没能做好积极的情绪引导,她的孩子对老师也会是一种畏惧,逃避的心态,错失正确和老师相处的机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是教给孩子的第一门社交课

学校里,老师传授给孩子的更多是书本知识,生活上,家长是比老师更了解,更能影响孩子品行,性格的人。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象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地,他们会因此交集起来。

其中,幼儿园便是老师和家长打的第一次交道。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担心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担忧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老师有没有针对,同学之间有没有欺负等等。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虽然这些担忧都无可厚非,但稍微处理不好,就会不小心变成事儿妈,惹人厌烦。

例如,以质问口气对老师说,”我孩子今天吃得好不好?你有没有批评他?“,或者是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扣帽子,”孩子说你打他了,你为什么打他?你凭什么打他?“。

以上两种交谈方式都是极其不尊重,糟糕的社交对话,会带给老师强烈的伤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教学。

而家长如果一味地给孩子树立地是消极的,自负的形象,那么模仿力强的小孩会有样学样,运用都生活中去,对老师不尊重,对同学瞧不起,有可能不止老师不会偏爱,同学也会敬而远之。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想要孩子被偏爱,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温柔而坚定的爱

l情感接纳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足,与他们拥抱和解。一般而言,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心理并不成熟,很容易情绪化,动辄就是一些撒泼打滚之类的行为。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能敷衍,一定要认真回答他们,”妈妈知道你舍不得我们,就像我们也舍不得你,等到下课,我们一定飞奔着来接你。“

这句话不仅表示家长理解了孩子的担心,也让孩子感觉到爱与尊重,从而奠定孩子管理情绪的基础,保证不会因父母而在幼儿园崩溃。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l适当地放开孩子

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只有三四岁,但自理和独立从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一些小事上,例如,吃饭,喝水,穿袜子,这些孩子能学会的事情上,家长应该坚定地放开自己的双手,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

这样的话,在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幼儿园小朋友手忙脚乱时,也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

幼儿园“潜规则”:那些被老师偏爱的孩子,背

歪妈结语: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