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据统计,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达14.2%,这与家长的问题教育有关母婴

/ / 2015-10-25
原标题:据统计,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达14.2%,这与家长的问题教育有关 中国儿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心理问题...

原创
据统计,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达14.2%,这与家长的问题教育有关

原标题:据统计,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达14.2%,这与家长的问题教育有关

中国儿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为14.2%,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占4.6%。而这些“问题”孩子恰恰源自“问题”家长的“问题”教育。

很多的爸爸妈妈在孩子长大以后,会发现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然后把孩子的问题无限扩大,孩子的问题也就成了自己生活中最大的障碍。

其实,爸爸妈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最应该改变的是家长自己。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位有问题的教育者。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从自己的改变开始。

莫做“问题”家长!

【强权型家长】

这类家长总认为,孩子是属于父 新闻发布平台母的,应该绝对服从于父母。所以,这类家长身边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比如,买软文推广东西时妈妈说:只要我认为需要的,再贵的东西,我都给你买;如果只是你想要的,而我觉得不需要,再便宜也不买。

但这样的成长 导致的后果是:不会选择!

长大后,孩子更多关注的不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喜好,而是别人的喜好、别人的认可。

还有一种情况是:大人在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取消孩子犯错的必然过程,让他直接得到正确答案。

大人能分清对错的事情,马上指点孩子,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犯错误有犯错误的乐趣,犯错误有犯错误的合理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思维能力偏差,分析和辨别能力差。

【溺爱、帮助型家长】

这类家长总认为,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给他全部的帮助。

比如,宝宝打不开纸盒,妈妈就轻而易举地帮助打开;离宝宝3尺之遥的玩具,不让宝宝自己去拿,奶奶马上帮助拿过来;宝宝跌到了,正在爬起来,爸爸上去就给抱起来了......

再比如,孩子在玩拼图,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位置。这时妈妈走过来,告诉孩子先拼头部,在拼身体,并把这些部位的图片都帮孩子找出来。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很快就拼好了。

但其实,你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 网站发稿的机会。他的快乐不是来自游戏本身的快乐,而 发布新闻平台是赢得掌声后的快乐。

【在孩子身上寄予莫大希望型家长】

这软文网类家长总认为,孩子是自己未来的希望,所有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都要通过孩子来实现。强迫孩子遵从大人的意志。

就像有个段子说,鸡妈妈生了个蛋,孵出小鸡,却总想让小鸡像老鹰一样飞行。

媒体发布平台

这类家长几乎都会像旋风一样的拼命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东西。孩子刚开始弹钢琴,家长就会想象钢琴会带给孩子的优雅以及陶醉的情景,包括家里总是充满音乐声的美好;送孩子学画画,就畅想孩子在哪里开画展、在哪里办画廊该有多么的自豪;孩子参加作文班,就不住的往各个媒体投稿,想象被刊发之后的成就感……

这类家长往往只会肯定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觉得孩子还有能力承受更多的功课、更多的兴趣发展;却从不用心接受孩子是否可以达成目标,或者孩子失败了怎样。

想想啊,大人一生都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怎么受得了?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孩子得不到自己的幸福,而且想要逃避家庭远远地!

【极度关注教育型家长】

这类家长表面上看很关心孩子,而且总是在不停地找新的教育方法,然后开始探索和怀疑。

在这个过程中,他完全不能够控制自己,无法改变自己,常常朝令夕改或者莫名焦虑。这与家长本身的能 新闻发布网力有关。

还有一类家长内心总是“杞人忧天”般的紧张。比如,孩子比较内敛就担心孩子上学会不会受欺负,孩子咳嗽一声就要操心要不要送到医院去检查,孩子一时跟不上节奏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家长时刻的紧张状态,要么导致孩子对所有的东西都麻木没有反应,对任何紧张的状态都不会造成孩子的紧张对环境刺激的麻木,反应不灵敏;

要么造成孩子也处在莫名的紧张中,没有安全感,反应极其灵敏,在哪都感觉很害怕,一离开妈妈就会有紧张感,他会对妈妈产生依恋,把妈妈抓得紧紧的。

【即时攀比型】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