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美和母婴产业为什么这么热?聊一聊我们理解的消费医疗大势【2018新年特辑】母婴
原标题:口腔、医美和母婴产业为什么这么热?聊一聊我们理解的消费医疗大势【2018新年特辑】
大家新年好,祝所有关注动脉网的朋友们健康快乐!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动脉网内容团队特此策划新春系列报道,我们将过去一年在各医疗细分领域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信息汇聚成文,策划成章。
此次策划不仅是动脉网过去一年深耕各医疗细分领域的一份成绩单,更是让大家能够一次性全面了解医疗领域在2017年发展演进的全过程。
消费医疗,我们定义的范畴涵盖口腔、医美和母婴产业,相对于纯医疗,这三个都是消费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
2017年,动脉网通过231篇文章,聆听产业变革者的声音,捕捉到了产业中的一些趋势。
每次看到企业完成融资,简简单单几句新闻勾勒的都是鲜花与掌声,殊不知,这背后是创业者们在认定的道路上,无数次的煎熬和冲锋,试图借助技术、资源、团队、资本等各方力量,干掉医疗行业中的痛点。
摸着石头过河,用来形容医疗领域的创新,再合适不过。好在,这个行业从来不缺打破行业桎梏,跳出藩篱限制的人。
我们看到了消费医疗领域,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信息差赚钱越来越难了;
我们看到了嗅觉灵敏的医生,跳脱体制,全身心扑到自己的创业中,满足患者的细分需求;
我们看到了资本纷纷布局线下的口腔和医美诊所,频繁地出现并购,连锁化和品牌化是趋势;
我们看到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增量市场转向细耕存量市场,从线上到寻找线下流量入口,从新客获取转向老客维护,是很多公司的战略重心;
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变革,提高效率与资源分配的方式,不管商业模式如何变迁,最终实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长期分享红利。
变化实在太多,不一而足。每次向创业者、资本方或者医生请教,与他们聊天,到线下医院和诊所去实际体验,都能感受到市场的风向。
感谢2017年,大家对于动脉网记者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来年,我们也会更努力,不断改进不足之处,深入到产业中去。
以下,动脉网记者将对口腔、医美和母婴产业中发生的趋势性事件,进行汇总,也说说一些自己的感受。
既往不恋,未来可期。2018新的一年,乘风破浪正当时。
口腔:连锁化脚步没有停
动脉网统计,线下实体端,截止2017年,民营口腔医院和口腔诊所超过8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30%。现在,你可以很容易在商圈或者社区找到一家诊所,但是到底哪家服务更好、技术更强、收费更合理,很多人依然存疑。
消费者端,龋齿、牙周病等疾病流行,患病率高,治疗率低,口腔护理需求继续增长,同时民众对于矫正、种植、美学接受度越来越高。“牙疼不是病”,看牙并不是刚需,但是正畸等变美方式,确实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细分市场的大小和潜力来看,蛋糕足够大。
但是从变现能力和盈利的预期来看,口腔诊所和医院面临医生、物业、营销和器械耗材等高成本,尤其是医生缺失的问题,中国每名牙医覆盖的患者数量是美国的8倍。
目前,连锁并不能实现跨区域连锁之后的品牌联动,亏损情况比较严重,这样的企业数量和比例不低。
诊所连锁化扩张,模式之争
布局口腔诊所和医院,2017年资本扩张的脚步没有停。马泷齿科(C轮,1.1亿元)、劲松口腔(战略合作,约2亿元)、瑞尔集团(D轮,9000万美元)等均完成了大笔融资。
2018年年初,友睦口腔(B轮,6500万元)、摩尔齿科(B轮,亿元级)也完成融资,动脉网均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当然,市场上,完成融资的口腔企业,应该远不止这个数。
连锁扩张,重资产的模式是新建医院,甚至是旗舰医院,同时匹配多个诊所或门诊部,即所谓的1+N形态,并统一品牌运作。
轻资产的模式是直接并购当地口腔诊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管理团队,并给予股权,同时业务聚焦,尽量定位于矫正、种植和儿牙等核心业务。
从长远来看,哪种模式更适合连锁的发展,只有市场才能验证。两种模式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可借鉴的成功区域样本,未来能否跑通模式或者把企业做到上市,比拼的是资源整合、成本控制、标准化管理和服务输出能力。
口腔企业融资报道:
详情参见:马泷齿科完成1.1亿人民币C轮融资,布局口腔全产业链
链接:
=
详情参见:劲松口腔获泰康2亿元融资,与泰康合力推进数字化牙科发展和全国布局
链接:
=
详情参见:瑞尔集团完成9000万美元D轮融资,高盛集团和高瓴资本共同投资
链接:
=
详情参见:友睦口腔完成6500万人民币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链接:
=
口腔数字化升级,细分市场出现头部企业
医疗+互联网给医疗产业的变化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口腔领域也不例外。同时,口腔行业的发展,还比较依赖新的临床技术以及设备和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