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季度增加存款6.68万亿,存款人注意了,新规之下存款将被监管美搭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充分阐述了储户存取款的权利和自由,一直以来,我国每年存取款数据都相对稳定,不过根据最近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第一季度新增存款金额却高达6.68万亿,为去年全年新增存款的59.12%,存款金额的“异常”增大,说明喜欢存款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何如此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来自银行理财方面做出的改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且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也不是很低,这一部分的业务导致很多人根本看不上同期银行存款。
不过,这种局面慢慢发生了转变,从2018年开始,央妈发布新规,要求所有银行按照“新规”形式,不能再对银行客户“保本保息”,这一规定有三年过渡期,很多储户并不清楚具体细节,不过还是能感觉到后来理财收益相比之前是有所下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还发生过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负收益”的情况,很多保守的人马上就放弃理财转向更为安全的银行存款上来了,加上三年过渡期最后期限靠近,银行存款增幅较大,也是符合预期的。
另一方面,实体生意倒逼大家将钱存入银行。不管你承认与否,传统线下生意受到了互联网冲击,而线上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后进入了厮杀阶段,很多人前期赚取到的钱都拿出来搞竞争了,简而言之就是,多数人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展开全文
银商环境的改变,往往只有少数人能突破局限冲出来,多数人被困其中,盈利能力逐渐下降之后,节衣缩食成了常态,消费观跟着做出改变,投资渐渐趋于保守,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成了最安全的投资领域。
更多人重新投入银行的怀抱,银行的责任也就越大,银行接受监管的程度也越高,相信很多储户应该是感受到了银行在这方面做出的改变,比如大家去银行大额取款时需要提前预约的,否则压根就取不到钱,而进入2021年之后,银行监管再次升级了,存款也将受到严格监控管理。
新规之下,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大额现金管理制度。大额现金管理制,简单来说就是储户自己的超过一定规模的钱无论是进银行还是出银行都需要做一个“报告”,报告内容具体设置可以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比如储户存的钱从哪儿来,取了钱要干嘛去......
当然,银行存取款大额的管控规定并非“一刀切”,金额的最终具备灵活性,最终要结合地区经济特征来做决定,三个试点区域的金额规定就完全不同,河北是目前这个制度在浙万以上,浙江提高一倍到了20万,深圳则升级为30万元。
有些人会立刻搬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来反驳,明明银行只是一个负责保管储户的“存款”的金融机构,且基本原则中也提到了储户拥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为何如今做出这些规定,使得储户失去对自有资金支配的“绝对自有”权利呢?
银行之所以有如此大阵仗,有两方面的考量。其一,是为了加强对不法、非法行为的“管控”。在无纸化普及的今天,除了一些企业和单位确实需要大量现金之外,大家出门在外基本上习惯了用一部手机搞定一切支付,试问这种大环境下,频繁的大额存取款正常吗?
现金的管理难度相比网络收取和支付要大一些,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一些欺诈、非法交易中钟爱现金交易,比如我们常常听人说有人通过反复多次将现金存入银在多家银行倒腾几次洗钱的行为。
知晓了对方常用方式之后,要求存款人对超过限额存款的现金提供资金来源,迫使部分资金转向线上交易,增加了有关部门顺藤摸瓜的几率,进而有效降低不法、非法行为的发生,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实际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被骗上当(电话诈骗、马路诈骗)丧失积蓄的事情,大多数被骗者都是现金交易,即便最终报警处理,也很难追踪到骗子的踪迹,最后只能由个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