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老大完虐老二老三:多家猪企爆雷,TA却独赚百亿,这是为啥?美搭
今年上半年,国内养猪企业遭遇双重打击:一是猪肉价格一跌再跌,6月份价格同比大降5成,跌破了全行业的成本线;二是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上升。
而随着半年报业绩预告的陆续出炉,A股养猪行业上市公司也开始了“比惨”大赛,个个都亏得灰头土脸。今年上半年,行业老二正邦科技预计亏损12亿元-14.5亿元,行业老三温氏股份预亏22.6亿元-25.6亿元;行业老四新希望预亏29.5亿元-34.5亿元。
老二、老三、老四都亏得一塌糊涂,唯独老大牧原股份盈利,维持住了“猪茅”的体面。牧原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4亿元-102亿元,同比下降5.42%-12.83%。相较于其他养猪企业,牧原股份的日子可谓相当滋润。虽然此前牧原解释过“全自养”模式的巨大优势,但对于同行之间悬殊的业绩对比,仍有网友表示质疑。不过,也有网友认同这个业绩差距。
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一路下挫,牛年以来,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累计跌幅分别达34%、47%、29%、21%,市值合计蒸发超2700亿元。
猪价击穿行业成本线,养猪大户纷纷亏损
持续下跌的猪肉价格,让养猪大户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特别是6月份,生猪价格一度跌至12.4元/公斤,创2019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
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平均生猪价格为14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超5成,跌破了全行业的成本线(16-18元/公斤),养殖户们,面临着每头猪亏损数百到近千元的局面。
7月16晚间,养猪行业老三温氏股份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半年度归母净利亏损22.60亿元-25.60亿元,同比转亏,公司上年同期盈利41.53亿元。
此前,行业老二正邦科技、老四新希望,以及行业老大牧原股份均发布了业绩预告。
7月14日晚间,正邦科技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亿元-14.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为盈利24亿元。7月15日午间,新希望发布预计预告,预计上半年亏损29.5亿元-3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64亿元。
展开全文
行业老大牧原股份则维持盈利,该公司7月14日晚间披露的业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为94亿元-102亿元,同比下降5.42%-12.83%。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上半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猪茅”牧原股份独赚百亿,这是为何?
为何在生猪价格跌破行业养殖成本线,同类上市公司纷纷亏损的情况下,行业老大牧原股份还能大赚近百亿元的利润?
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与牧原股份的“全自养”模式有关,在这种模式下,公司的养殖成本比同行企业低了很多,毛利自然高出不少。
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为每公斤16元多,二季度已下降至16元以下。另据华泰证券测算,牧原股份上半年商品猪完全成本低至15.5元-16元/公斤,位于行业前列。而其他猪企成本则高出很多,一季度新希望、正邦科技养殖完全成本分别达到20元/公斤、21-22元/公斤,温氏股份则超过22元/公斤。
牧原股份是我国最大的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生猪育种企业之一。与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受益于“全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目前养殖成本最低。而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科技等多采用“代养”模式。
今年3月份,牧原股份回复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对此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异常高毛利、大存大贷、大量工程关联交易、少数股东ROE远低于母公司股东ROE等质疑热点提供解释。
牧原股份认为,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生猪单位成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及各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种猪与仔猪来源、生猪产品结构和生猪养殖方式等存在差异。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新希望和正邦科技对外采购仔猪育肥出栏比例较大。此外牧原股份认为,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生猪产品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牧原股份表示,一般而言,在生猪产品中,种猪、仔猪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商品猪的毛利率。2019年,公司种猪和仔猪的毛利率分别为77.57%和63%,分别高于商品猪33.97%的毛利率43.60个百分点和29.03个百分点;2020年1-9月,公司种猪和仔猪的毛利率分别为80.97%和81.61%,分别高于商品猪58.73%的毛利率22.24个百分点和22.88个百分点。公司的种猪、仔猪销售量比例较大。除天邦股份外,同行业可比公司种猪、仔猪的销售比例均较低,且同行业可比公司还需要向包括公司在内的企业对外采购种猪、仔猪。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743.7万头,其中商品猪1469.6万头,仔猪252.2万头,种猪21.9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