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赚200亿,谁不为基金疯狂美搭
这是一场略带戏谑的财富盛宴。
1月18日,一款名为“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的新基金募集规模达到了2398亿元。这个数字比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1357亿的鹏华匠心精选,还要多出来1000亿,几乎是创造了历史。
基金的火热不言而喻。
从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到已经退休的大妈,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要不要买基金。在国内尚不健全的投资市场中,一旦大妈进场,市场的红利就消耗殆尽。
这一不成文的“真理”,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从2月开始,当初火爆的白酒和消费基金几乎都在下跌,3月8日,A股市场和H股市场巨震,一些基金直接跌到谷底。
盛宴或许就要结束了,市场却再一次带来了惊喜。最近发布的基金半年报中,56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近 50%。
没人知道盛宴什么时候结束,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资本市场里,眼下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结构性机会。
90后们希望抓住这次机会,就算不暴富,也要攒下一点小钱。年轻人像追星一样造神打榜,即便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掌管的基金年内最大回撤超过了20%,但这不妨碍他的粉丝后援会从1.7万人涨到2.7万。
在张坤的持仓里,白酒曾开出了时间的玫瑰,但在大部分年轻人的心中,他们没有长期投入的概念,不够丰富的理财经验也让他们缺乏耐心。
一些年轻人发现靠撞上时代脉搏赚来的钱最终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赔进去。他们开始觉醒,主动学习基金知识。
没准儿,在狂欢结束前,曾经稀里糊涂的新基民就成了基金达人,收割下一届韭菜的利器。
01 年轻人的攒钱新方式很难有人不被暴富神话吸引,尤其是当各大App不停地告诉你,“某只基金又赚钱啦”。大部分人都会在心里嘀咕,要不上车吧?
展开全文
刚刚毕业的林浩然就是这样上车的。本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林浩然买了21只基金。从去年5月到2021年春节(2月中旬)这大半年里,A股的创业板指数上涨了60%,很多基金的收益率也上涨了30%左右。
据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 6000万新基民加入基金的狂欢,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约14%,远远超过了股票投资者平均收益3.6%。
林浩然自然也是赚钱的,春节前,他的收益就达到了25%。他“炒基”的出发点很简单——想有更多钱,想花钱花得更无所忌惮,炒股没有那么多时间盯盘,就买基金啦。他所在的小伙伴群里,去年所有人都买了基金,而前年这个数字是0。
这个收益已经高出了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可林浩然并没有及时卖出。他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分散了风险,毕竟买了21只,即便下跌,应该也扛得住。
这些想法如今看来有些天真了,他清楚记得,从2月10日开始,小伙伴群里几乎每天有人出来说,自己今天一下子亏掉了好几天的工资。
而林浩然所重仓的白酒和消费股就是亏损的重灾区。
直到崩盘的那天,他才发现,风险分散了,却又没完全分散。因为这21只基金组成部分都是白酒和消费股,一旦崩盘,那几乎是排山倒海而来。
一位程序员告诉Tech星球,他身边的很多人把买基金当成存钱方式,因为如果不存进来,他可能通过够买电子设备等方式把钱花掉,还不如买基金。“就是暂时亏也没有关系,反正也不着急用钱,总会涨回来的。”
本着这样的思路,很多年轻人拿到了工资,就把氪金手游的钱、买奶茶的钱都去买基金了。脱发甚至秃顶的程序员们本来想挣点“睡后收入”的梦想彻底被打碎,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植发的钱都赔进去。
在年初的那场大震荡中,一些人年轻人开始犹豫,要不要退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念头。
02 赚钱的基金,赚不到钱的基民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基金公司已经赚翻天了。
3年前,只有天弘基金一家公募基金的净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去年上半年只有2家,而今天上半年有8家公募基金完成了这个目标。
公募基金公司一般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收取一定的申赎费用、基金运作费用。无论管理的基金盈亏与否,公募基金公司都可以收取固定的手续费,而私募基金主要是从赚的钱里面分成,赚的越多基金公司分成越多。
这种收入模式意味着,当参与购买该基金的人越多,公募基金的收益理论上就会越高。比如,如今基金户数最多的天弘余额宝,也是最早净利润突破10亿元的。当然,基民之所以购买看中的是过去基金经理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