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在两同”建新功】建邺区:来宁创业,海归学子收获多个“意外”美搭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获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到各项优惠人才政策;没想到,因为资金不足,迟迟不能实现转化的科研成果,终于转化落地;没想到,因为这项成果的转化落地,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还与一家数码企业主推的溯源区块链产品形成产业互补,相互促进发展……”14日上午,记者在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生态科技岛经开区”)采访时,一位“智能感知”领域的海归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连用几个“没想到”,向记者讲述了他在生态科技岛创业过程中收获的多个“意外”。
海归学子向“小莫”吐露“初心”
这位海归学子,就是江苏南大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南京福之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子彧。
为强化企业服务,两年前,建邺区推出2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小莫”,意为“建功立‘邺’,到此‘莫愁’”。生态科技岛经开区企业服务部的陈璨、党群服务部的潘宇豪就是“小莫”。
去年10月初,这两人来到江苏南大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想了解一下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当时接待他们的就是汪子彧。听说潘宇豪是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党群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汪子彧向他吐露了埋藏已久的“心病”。
汪子彧的本科、研究生,均在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完成学业。大学期间,汪子彧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成绩优秀,研究生毕业后,他被选派到国外一所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先后就职于几家高科技企业。
其间,有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汪子彧的组织生活,都能正常开展;还有的民营企业,因为党员人数不够等原因,就没有成立党组织,他的组织生活就没法正常进行。所在的江苏南大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迁址到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后,他寻找“归属”的心愿愈加强烈。
“我希望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党工委能够帮助我,把组织关系转到园区。”汪子彧说,“我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我父亲也是一名军人、老党员。从小,他们就教育我,要听党话,跟党走。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最光荣的事,更是我搞科研、干事业的动力源泉……”
成立专班
为高质量发展留住人才
当天一回到办公室,这两人就将汪子彧的“心病”,向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相关领导作了汇报,经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党工委研究,明确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科技人才联合党支部书记、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赵元岭专办此事。
“接到任务后,我马上与区委组织部联系,请求帮助。”赵元岭说,“因为汪子彧之前组织关系接转时使用的是纸质介绍信,没有电子档,在查找、接转时,还是费了点周折。后在区委组织部帮助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按照组织程序,一个月后,就把汪子彧的组织关系,转到了我们支部。”
“现在,我能按时过上组织生活了,心里很踏实。”汪子彧说。
“在帮助汪子彧接转组织关系时,我们通过跟他谈话、调阅个人档案发现,这名同志还不是一般的人才。”生态科技岛经开区企业服务部部长蒋志云说。求学期间,汪子彧先后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从海外回国后,先到华为工作,曾被华为授予“王牌个人”称号;后来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的工作团队,先后两次被刘韵洁院士颁发“杰出贡献奖”。职业生涯中,担任过研发副总、总经理助理,服务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手上还有PCRF的寻址方法及系统、基于GIS的3D指挥调度系统、手机自动化测试装置等9项科技含量极高的创新专利成果。
“这样的人才,不正是推动南京、推动建邺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吗?”获知情况后,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党工委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后决定为汪子彧成立服务专班,“不仅要尽快让他享受到市、区优惠的人才政策,还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他踏踏实实工作,为南京发展、建邺发展、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发展贡献智慧!”
一个成果转化
得到两个“意外”收获
服务专班经研究,决定先从两个方面,为汪子彧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