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美搭

/ / 2015-10-25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出版网官方微信平台。因微信公众号改版,为防错过微中教的推送,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微中教关...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出版网官方微信平台。因微信公众号改版,为防错过微中教的推送,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微中教关注或星标哦~

致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

作者:小培

转自人教教材培训(ID:rjjcpx)

孩子上了学,就等于全权委托给学校了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如果少了家庭的配合与回应,其成效都将大打折扣。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替代家长的作用,而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

前段时间,关于“家长群”的争论上了热搜,我的一位朋友也有很多苦水要倒:

“现在的老师真是越来越不负责任了!我家小孩这学期刚上小学,他们班主任总让家长配合这个,配合那个。我倒要问了,干教育的到底是老师还是家长?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就是为了省点心吗?”

类似的观点不是第一次听了。一些家长朋友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等于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老师了。老师总要求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今天,我们想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家长离不开老师,老师也离不开家长。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0 1

再负责任的老师,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既然上了学,于情于理,教育问题都应由学校老师全盘负责。

因为老师具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家长往往不懂教育。更何况,教书育人本就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而家长要为生计奔波,没那么多时间管孩子。

家长对老师寄予厚望,老师当然能够理解。可现实情况却是,想把孩子教育好,光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若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自己做“甩手掌柜”,就真的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一方面,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放在个别孩子的身上。

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一对父母只需要教育一两个孩子,尚且累死累活,头疼不已,而老师要教好这么多学生,难度可想而知。只有通过家长的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

身为老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桃李满天下。可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老师的很多努力,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都会是无效的。

例如,老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如果孩子在家不及时复习,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得不到有效巩固,前面学,后面忘。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家长来督促孩子。

老师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不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纠正,就算老师做再多的口头教育,也会收获甚微。

优秀的家长不会过度神化老师,把孩子的未来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家长认真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

致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

0 2

再优秀的老师,也替代不了家长的作用

有人问: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法,为什么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因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能否成才,除了先天因素外,主要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出生后,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孩子上学后,学校教育依然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老师每天所做的只是“浇水施肥”,而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日常所需的“阳光雨露”。离开了家长日复一日的努力,单靠老师在学校有限的付出,孩子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教育孩子确实很辛苦,却也是任何父母都不应逃避的人生责任。父母需要为孩子付出的心血,真的一点都不能少。

曾有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了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培训,号称可以让孩子“1至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能把文章完整地复述出来”。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