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快手设计差?来看看下沉设计4大要点美搭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电商平台都在不断的推进下沉市场,比如拼多多、淘宝特价版等等,这些平台在设计上也有一些技巧;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下沉市场的产品设计要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
先来了解一个背景:为啥近几年下沉市场这么火,家家户户都在努力争夺下沉用户,做他们喜欢的土味产品,前有快手,后有拼多多/糖豆/趣头条。
主要2大点原因:
超大蓝海市场: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实在太多了(超10亿),远大于一二线。 信息时差: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接触互联网产品的时间比一二线城市晚约两年,所以大波孵化项目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希望弯道超车。本文主要就下沉市场用户的核心特点分析此类产品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4个要点。
一、相较品牌,用户更在乎性价比
根据一部分四线城市调研,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不知道自家电视机、洗发水的品牌,很多一二线耳熟能详的品牌到了三四五线也成了盲区;因此品牌的关注度与忠诚度对于下沉用户来说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他们的核心关注点还是在众多的产品中挑选最实惠的来使用。
基于此,我们做产品设计时会更多考虑如何在有效的信息展示中,给用户优先传达这个产品性价比很高——你花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很多东西。
纵观拼多多的界面,我们就会发现除了颜色以外,并没有太多让你能记住的品牌特色,所有的视觉重心都在于用户利益点上。
早期的快手界面同理,除了logo和颜色几乎界面内再无其他遥相呼应的品牌感知,而后期快手开始建设品牌也是因为用户群开始从下往上覆盖,希望够到抖音的“蛋糕”。
二、满足用户需求基础下,尽可能简单
下沉用户对从获取产品的成本到使用产品的操作过程,都对产品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依据用户群的整体特点,费脑/麻烦的事情是他们极不喜欢的,非常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基于这个特点我们需要在设计中简化信息中的噪点,来比对一下滴滴出行和花小猪打车(滴滴出品的下沉产品):
滴滴出行主站更多体现功能丰富度(产品价值)与一些情感化设计的体现,而花小猪相对功能精简很多,且着重体现“省钱”利益点。
其实大家不难看出,两者的设计语言还是有一些类似的,所以并不是下沉设计就必须做的土气难看才能满足下沉用户,更重要的点在于更简化的路径与更明确简单的信息展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2个方式彻底解放用户的大脑:
惯性操作 “傻瓜式”引导惯性玩法是拼多多交互里最常见的吸引用户注意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你就点就完事儿了,完全不用过脑子,不经意间直接帮用户完成了平台需要的操作。
看上去很明显的操作但对于下沉用户(尤其是用户群年龄层偏大的),它可能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傻瓜式”指引彻底征服中老年同胞。
这里还补充一点小程序前期的开发对于下沉产品的意义重大,因为下沉用户不像一二线用户培养了去应用市集下载app的惯性思维,很多都懒得下载app;所以很多特定下沉产品会考虑在前期布局小程序,例如趣头条/拼多多等,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快速激活下沉用户。
三、新奇有趣,猎奇心理吸引注意力
相较一二线城市白领用户,下沉用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消耗;只需要几个新鲜有趣的利益点,他们就更愿意花费时间去尝试一些没有见过的新奇事物,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相对猎奇和游戏化的设计思路去进行下沉产品的设计。
诸如拼多多/趣头条/淘宝特价版中都会出现的种菜/做任务抽奖一类的游戏化模块,可以很好的在消耗下沉用户空闲时间的同时提升用户粘性与活跃度。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在大家都做同一种思路的功能模块时,要如何设计更能引起用户的好奇与持续性关注呢?
这里有几个借用心理学机制的方法:
收集癖号 超现实拟物支付宝五福我们很熟悉了,这种玩法近几年几乎快被复制玩坏了,偷偷借用了大家的收集癖和对未知奖励的好奇(猎奇心)刷了很可观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