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离开的那个女人,我还是忘不了她…美搭
2017年1月12日的凌晨,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日子,李佩在北京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99岁。
每每翻开她的故事,总会被一次次触动。
她和伴侣用一生书写的传奇,是最不该被遗忘的存在…
//01//
1917年,李佩出生在江苏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虽留洋多年,思想却依旧保守,家中男女界限很是严格:男孩上大学理所应当,女孩却不行,早点嫁人才是正事。
然而李佩却不愿妥协,亦不愿像当时的大多数姑娘一样依靠男人过完自己的后半生。好在李佩的母亲虽没读过太多书,对女儿读书的决定却很是支持,认为女孩子有文化才不会被欺负。
李佩全家,左一为李佩
在母女俩的坚持下,李佩终于如愿走进学堂,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抗战期间,北大南迁,李佩没有跟随父母避难,而是辗转进入了 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的西南联合大学,并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其聪慧才学可见一斑。
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劳动协会重庆分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进步活动,包括创办工人夜校、福利社、图书馆与托儿所等,帮助人们学习知识,改善生活条件。
李佩在重庆教学
李佩(左一)参加第一届世界女妇女大会
因为工作出色和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1945年,李佩不仅出席了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工会联合大会,还作为中国妇女代表, 出席了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佩受到美国工会教育主管的推荐,1947年前往康奈尔大学 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
从未放弃学习和进步,这是李佩一生的坚持。
//02//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的时候,李佩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西南大学学长,彼时是 康奈尔大学教授,也是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的郭永怀。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彼此欣赏,互相喜欢,许下承诺,结下百年之好。
此后,李佩也留在了康奈尔大学教授中文,两人还有了自己的女儿,生活稳定,工资优渥,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李佩和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是公认的模范夫妻
李佩一家三口
然而对于李佩和郭永怀而言,回国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当时郭永怀和钱学森一样已经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国外的同事朋友都劝他:中国贫穷且落后,留在美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郭永怀却从未动摇过:
“家贫国穷,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共同建设美丽的河山。”
而李佩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的身边。
鲜衣怒马春风得意,风雨同舟死生不离。
你目光所往,便是我心之所向。
1956年,经历重重波折的一家三口,放弃了美国优渥的条件,回到了中国。
在归国前,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在一次篝火晚会上,郭永怀将自己数年的研究手稿全部扔到了火堆里,见者无不大叹可惜,郭永怀却很平静: “这些东西烧了无所谓,省得他们再找麻烦,让我回不了国,反正我都记住了。”
归国后,郭永怀和钱学森一起,立刻投入到国防科学研究中, 他是“两弹一星”的功臣元勋,也是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的人。
李佩和郭永怀在回国的船上
李佩郭永怀在中关村的家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