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之所:一周城市生活美搭
当我们身处于建筑当中,往往不会把它看作一个三维空间的量体,而是通过使用功能、触感、明暗的变化去认识它。现代建筑的设计时常会强调建筑外观的视觉效果,力求通过独特的造型来吸引人的视线,这也导致人们忽略了建筑真正的内涵与本质。在本周的主题推荐单元,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亚洲城市建筑风格讨论的讲座。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线上工作坊,探讨华人以及华语文学研究的东南亚视角。本周特别介绍了一个回声征集项目,而在回顾中,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几档具有独特主题内容的播客节目。
近期回顾:听新鲜的播客
大气科学研究者聊气候变化,游戏设计师聊建筑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巴黎气候大会闭幕五周年。与会的近200个国家达成共识,签署《巴黎协定》,共同遏制全球变暖趋势。2020年12月,中国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气候变化与碳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成气候No Such Climate》是一档由两位在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主持的播客节目,他们会从新闻热点和流行文化中寻找切入点,记录并分享在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思考。在第一期节目《震惊!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竟然是......?》中,他们就聊了聊食物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也是播客中较为稀缺的主题,《未命名播客》的主播解博知和蒋雨彤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为听众介绍了《十三陵陵监》以及古代陵寝制度,在《开化寺的彩画》中还将话题延展到了建筑的制度与设计,以及古代色彩能否在当代重现的问题。
把视角拉回当代。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主任刘岱宗,曾做过一次题为《中国智慧城市的死与生》的分享,他在演讲中分享了智慧城市的现状与未来,以及技术沙文主义。播客《多元方城事》将这次分享制作为番外节目以飨听众。这是一档专注城市发展的节目,主播们既会关注城市更新中的南北差异,也会探究规划院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最后,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赛博空间。未来的电子游戏会不会成为建筑师们的施展设计才华的新空间?游戏文化主题播客《落日间》主播叶梓涛、雕塑装置艺术家向向向做客城市主题播客《城市罐头》。在这期《虚构:虚拟建筑学与游戏建构学》节目中,他们不仅聊到游戏中的空间叙事与可以被称为“纸上建筑”的电子游戏,也分享了游戏和建筑这两个行业不同的权力关系。(文:王越洲)
主题推荐:东南亚与我们
东南亚不仅是我们地理上的邻邦,也共同分享着华语文化圈。建筑不仅仅是我们的隐身之所,也成为了社会思想观念的表现形态。本周我们向大家推荐三场探讨东亚和东南亚的活动,其中两场和建筑有关,一场和文学有关。(主持:刘懿琛)
上海·讲座|泰国建筑的未来性
泰国建筑以曼谷暹罗式建筑物风格的大王宫称著,而在城市中,受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又产生了另一种新文化的构筑。本次讲座从东南亚进入到泰国建筑本土的实践策略,带领人们理解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一世代建筑家如何以建筑回应城市与未来发展。
详情请关注 群岛丨Archipelago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重想亚洲建筑:从东亚到东南亚
本场讲座,从泰国到整个亚洲城市独特的人造景观出发,透过事务所"设计+研究" 并行的方式,探讨亚洲城市中的建筑语言。包括商场边缘的路边摊棚户、底层住宅的加盖雨棚、马路巷弄的杂乱大排档、工地旁的移动式推车等,这些游击式的临时构筑共同建构出了不均质、肌理感和即兴性的亚洲城市景观。
详情请关注 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工作坊|在流动与地方创生之间:现代华文与华人文学里的东南亚世界
本工作坊以东南亚为中心语境,探讨21世纪以来中国及华文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全球化转向。本工作坊将连结杜克大学筹办的另一场工作坊(2020年3月11-13日),共同探讨怎样为中国及华文现代文学研究打造具有典范意义的东南亚视角。本次工作坊也是为筹备期刊《棱镜:理论与现代中文/华文文学》的特辑内容而举办的活动。
报名请扫描图中二维码
详情请转至 新加坡国立大学网站查看
特别介绍:回声地图征集
畅听畅聊:回声地图的缘起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