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见闻:6600米太平洋深渊区大型动物令人称奇潮流

/ / 2015-10-25
文章内容...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5日电 在超过6500米的深渊区,大型动物相对稀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十几次超过6500米的下潜所见多是这样的。带回的样品也相对较少,有几只大型动物的话就会让海洋生物学家们高兴一阵子。但是,6月13日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却从太平洋雅浦海沟6600多米深渊区带回了海参、海星、海百合等11只大型动物。

丰富的生物样品让人大开眼界,观看“蛟龙”号拍摄的海底视频和采访下潜人员,深渊区里的动物世界更是令人称奇。

狮子鱼:深渊区的王者

这次下潜的地方,在雅浦海沟南部东岸,最大下潜深度6684米。主驾驶是第70次下潜的潜航员傅文韬,副驾驶为在印度洋、南海和太平洋深潜过的实习潜航员陈云赛,随行科学家是以研究海洋动物为主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东声。一公里左右的航行旅程,在6600多米到6300多米的雅浦海沟山坡上爬行。

“这次我们又看到了游动中的狮子鱼,而且不止一条。”傅文韬说。

“蛟龙”号5月3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时,近距离拍摄到了两条狮子鱼在深渊海底游弋的影像,当时也是傅文韬担任主驾驶,最大潜深6699米。

最大潜深6583米的雅浦海沟上个潜次,“蛟龙”号也拍摄到了游动中的狮子鱼。作为具有深渊特征的生物物种,狮子鱼通常生活在6000米至8000多米的深渊区。

记者在“蛟龙”号拍摄的视频中看到,10时49分,一只比较大的狮子鱼出现在镜头前,不紧不慢地游着,舒展而优雅,有王者之风。12时17分,一条在水中一动不动的鱼,远远地出现在镜头中。不过,直到一分钟后,随着镜头转换,才看出又是一条狮子鱼。这时,“蛟龙”号的几个灯照在水里,狮子鱼游动时出现了3个影子,格外漂亮。

除了狮子鱼之外,其他不同种类的鱼也时有出现:10时31分,一条瘦长的白色鱼迅速游过;10时40分,一条有着流线型尾巴的鱼,缓缓游动着;12时13分,一条白色的鱼出现,被“蛟龙”号跟拍了一段时间后,尾巴一摇,机灵地跑开了。

海参:引人注目的主角

海参是深渊区引人注目的主角。每次在深渊区下潜,“蛟龙”号几乎都能看到不同种类的海参。其中一些游泳海参,“舞姿”优美,令人难忘。

白色身体、紫色尾部的游泳海参,是生活在这里格外漂亮的一种海参,个头较大、身体圆润。透过“蛟龙”号的镜头,除了疑似海参的动物之外,记者看到了10来只海参。其中,4只是身体白色、尾部紫色的游泳海参。

11时17分,一只白色透明的海参在水中游泳,异常醒目,肚子里的肠子清晰可见。

13时11分,一只全身紫红色的海参漂在水中,肚子里的肠子同样清晰可见,但漂亮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12时30分,一只白紫色海参进入“蛟龙”号的视野。为了给科学家提供研究样品,主驾驶傅文韬用“蛟龙”号的机械手轻松地获取了这只海参。不过,3分钟后,这只海参从生物筐里跑出来,机械手在水中再次将其逮住,不一会儿海参还是成功溜走了。

此外,记者看到,至少还有两种不同的海参生活在这里,趴在沉积物上。其中,一只白海参趴在沉积物上,与一只酒瓶相邻,不知道外来的闯入者是否影响到了它。

海星和海蛇尾:低调的配角

除了采集到的一只海蛇尾,透过视频还能看到几只。10时33分,“蛟龙”号用插管取沉积物样品时,一只海蛇尾出现在眼前。

总体而言,海蛇尾因体型较小,不似同样是长有几个腕足的海星那样醒目。一分钟后,又一只5个腕足的海星出现在镜头前。

随后,海星不时出现:

10时57分,一只海星一动不动地趴在沉积物上。

11时44分,一只5个腕足的海星出现,“蛟龙”号用机械手成功为科学家取样。

12时55分,一只6个腕足的海星出现。

13时16分,一只海星趴在沉积物上,6个长长的腕足格外引人注目。

在底栖生态系统中,海星属于肉食动物,或蹲在原地、或在缓慢爬行中吃下遇到的食物。

虾:无处不在的主人

要说这里肉眼能看到的动物,3个小时的视频中,要数虾最多、最活跃。“蛟龙”号此趟航程罕见有岩石,全程皆为厚厚的沉积物。从视频开始拍摄,就能见到多只小虾游动。大致数来,非常引人瞩目的虾至少有20只。有几只尤其引人注目: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