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叶公好龙”原型:得罪孔子被汉儒杜撰成伪君子潮流

/ / 2015-10-25
文章内容...

核心提示: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一则丑陋的笑料竟抹到了他的身上。这便是汉代大儒刘向杜撰的《叶公好龙》。在寓言中,一个威武骁勇的战将,成了胆小如鼠的怯懦汉;一个浩然正气的义士,成了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揭秘“叶公好龙”原型:得罪孔子被汉儒杜撰成伪君子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2年3月2日7版,作者:李连渠,原题为:《“叶公好龙”之叶公其人其事》

叶公的名气,得之于《叶公好龙》这篇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因而世人大多只知其虚构的事,但不知其真实的人。

叶公确有其人。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因被封于叶而世称叶公。他驻守的叶邑当时所辖地域广至徐州以南,实际上是楚国的北方屏障,而叶公则是楚国北边的封疆重臣。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死后惠王继位,白公胜起兵反叛,将惠王逐出朝廷,禁于高府,引起国内大乱。叶公挺身而出,带兵赶往楚都,救出惠王,追杀叛贼,平定内乱。叶公因之受封为令尹兼司马,集楚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在其辅政期间,楚国重振雄威,再度踏上中兴之路。待楚国盛世太平之时,叶公奏请惠王准其告老返叶。当时他才53岁。

叶公主政叶邑期间,亦颇有政绩。如今叶县境内原筑的东陂、西陂大型水利工程遗址尚在,渠水尚流,即为叶公亲率军民而兴建。两千多年来,叶人深受其益,为感戴这位先贤的千秋功德,至今仍有一渠被称为“叶公渠”,由此可见其施政惠民之一斑。叶公逝于惠王51年,活到了89岁高寿。其子孙后代亦人丁兴旺,如今的叶姓和部分沈姓人家多奉其为始祖。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一则丑陋的笑料竟抹到了他的身上。这便是汉代大儒刘向杜撰的《叶公好龙》。在寓言中,一个威武骁勇的战将,成了胆小如鼠的怯懦汉;一个浩然正气的义士,成了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叶公遭此厄运的原因很简单:他得罪了一个万万不可得罪的人!此人便是被后世尊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史记》载公元前489年,孔子“自蔡入叶”,与叶公相见。这本来可算得上是一件盛事,不料交谈中却发生了争执。《论语·子路》载:“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在这次争执中,孰是孰非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儿子出面作证,这无疑是可贵的“直躬”之举。孔子却“异于是”,认为老子或儿子有过,应该是互相隐瞒,互相包庇,这才叫正直的人。叶公对此不免嗤之以鼻。而当时颇为寒碜的孔老夫子,面对这位显赫政要的冷落,也真的没辙,只有翘起胡子悻悻而去。结果一场盛事弄了个不欢而散。

但颇为滑稽的是,一生寒酸的孔老先生,死后却渐渐大红大紫起来,到了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竟被抬举到“至圣先师”的尊位,他那些对叶公一直耿耿于怀的徒子徒孙们,终于有了泄愤的时机。在《叶公好龙》这个故事里,掩去了当年争执的“理”,偷换成一个与事实原委不沾边的讽喻:你叶公不是到处标榜喜爱人才吗?真正的旷世之才孔子远道而来,你却不敢接纳,拒之门外,实乃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也!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