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给你不一样的古典乐,可以这样听看潮流

/ / 2015-10-25
北京国际音乐节:给你不一样的古典乐,可以这样听看...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临近收官,但精彩不断:莫扎特、马勒、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一位位音乐巨匠缓步走来;《唐·璜》以浸没的方式贴近观众、手机微信成为传递鸟叫和完成现场演奏的利器……经典与创新相融相合,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听觉震撼与精神享受。

  歌剧可以这么听这么看

  歌剧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音乐节除了为观众带来像本杰明·布里顿《仲夏夜之梦》这样全新的剧目外,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3D情境歌剧《湮灭》的出现则令人大开眼界,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的艺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以瓦格纳、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上的主轴,但近年来音乐节把焦点更多地对准了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并推出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在《诺亚的洪水》《彼得·格赖姆斯》之后,完整舞台版的《仲夏夜之梦》也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不仅如此,除了一如既往推介新剧目外,凝聚了最前沿舞台视觉技术的新锐歌剧,也首次出现在了今年音乐节的舞台上。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3D迷你歌剧《湮灭》的上演,中国观众的歌剧欣赏体验悄然间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突破。

  在演出开始前,谁都不知道“浸没式”、“3D歌剧”到底是什么?这种颠覆了传统歌剧演出形态的新形式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欣赏体验,远离传统的剧院舞台,歌剧是否还是歌剧?带着这样的疑问,观众走进了三里屯这个北京最时尚的商业中心,而当演出结束后,人们忽然意识到,原来歌剧可以这样听。

  就像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所说的:“古典音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艺术与思想的进步不断演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新技术、新媒体、新审美趣味的冲击,所以用全新的姿态赋予传统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艺术家的使命。”可以说,正是在历史上最前卫,最包容,最具当代气息的一届音乐节期间,北京观众领略到了歌剧艺术在21世纪舞台的无限可能性。

  19年45部歌剧、62场演出、26次中国首演、2次亚洲首演、1次世界首演,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至今所交出的歌剧成绩单,如果说客观的数据还不足以描述音乐节歌剧成就的话,观众的切身感受或许更能折射出这份成绩。当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又一次填补了国内歌剧舞台的剧目空白时,音乐节的忠实观众们对于“中国首演”已经不再感到新奇,因为每年“一剧一首演”早就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的惯例和常态。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