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孩子们都有一双明亮清晰的眼睛观点
编者按
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我国近视患病人数超过4.5亿人,居世界首位;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高达40%~72%,近视防控问题已日益严峻。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为此,我们《健康周刊》特别专访了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眼科主任医师吴志鸿,就《指南》和青少年如何防控近视等相关问题答疑解惑。
吴志鸿指出,近距离用眼过度、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等不良用眼习惯,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因素,《指南》特别强调了每天两小时的户外运动对近视的防控作用。吴志鸿建议,要科学合理矫正近视眼,目前有角膜塑形镜片、每日使用低剂量阿托品、角膜塑形术、双眼合像法等多种矫正方法,不能一味依赖近视眼镜。此外,家长要每半年带孩子做一次视力筛查,教育儿童青少年注意用眼卫生、饮食均衡营养、保证充足户外活动,培养建立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树立“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自觉意识。
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我国近视患病人数超过4.5亿人,居世界首位;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高达40%~72%,近视防控问题已日益严峻。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能力,有了更科学规范的指导。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了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眼科主任医师吴志鸿,就青少年如何防控近视等相关问题答疑解惑。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近距离用眼过度是主因
吴志鸿说,用眼不当是当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因素。他介绍,近视的成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遗传因素,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只有少数先天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这类近视人数较少,约占近视总人数的5%,近视度数往往很高。高度近视常染色体会隐性遗传,若父母均为高度近视者,其子女100%为高度近视;带有致病基因而不表现为患病的称为杂合子,与高度近视病人婚配的子女有50%的可能发生高度近视;两个杂合子婚配的子女发生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为25%.
二是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用眼过度等不良用眼习惯所引起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睫状肌发生痉挛,丧失了正常灵活性,视远时不能充分松弛,即形成了假性近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眼外肌对眼球的压迫和眼内压力的改变使眼轴变长成为真性近视。导致近距离用眼的外因常为照明不足、亮度对比不好和读写习惯不良等,为了看清字体都要把书本拿近。看近必然引起近反射,其中过度调节可成为假性近视;过度集合时,眼外肌对眼球的压迫又有可能导致真性近视。故长期看近,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三是饮食因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可诱发近视。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营养缺乏或偏食都可使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缺乏也是形成近视的诱发因素。
吴志鸿认为,尽管近视眼成因复杂多样,但是大部分儿童青少年近视,要么是看电子产品过度,要么就是用眼不当,或者视力疲劳导致。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的,就是儿童、青少年静态活动时间越来越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日间户外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少。
吴志鸿表示,近视发病率增高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了,学业负担增加了,这导致近距离用眼量的增加;另外,电子产品、电子媒介的快速普及,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都容易使眼睛疲劳。
近视需要科学合理矫正,不能一味依赖眼镜
近视矫正有很多方法,为什么儿童青少年近视现象还逐年攀升呢?吴志鸿说,很多家长为图省事选择配一副眼镜,使孩子远视力提高到0.8~1.0,但大多数时间孩子仍然在看近,导致度数进一步快速加深,不得不配更高度数的眼镜,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
吴志鸿表示,《指南》从近视防控基本知识、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等几个方面都做了很好诠释,让每个人对近视眼都有了更深理解,一旦孩子患上近视,就不会只一味依赖近视眼镜,而是进行更合理规范的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