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观点

/ / 2015-10-25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医保局、国...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的起草背景

 

  癌症防控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劳动力人口损失、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积极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在体系建设、肿瘤登记、早诊早治、规范诊疗、科技创新、科普宣教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防控成效初显。但当前癌症防治体系和服务能力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癌症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癌症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癌症防治的目标任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将提高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作为防治工作主要目标。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癌症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当前癌症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短板,结合新的防控形势、任务和要求,突出了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癌症防治全方位整体推进。《实施方案》覆盖了癌症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以及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实施救治救助、加快科技攻关等支撑保障机制建设,针对每个环节、每个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具体行动措施。

 

  二是强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施方案》着力于控制癌症危险因素,通过倡导健康生活、促进疫苗接种、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工作环境等手段,降低我国人群癌症发病风险。同时,更加强调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积极促进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目标明确可操作。《实施方案》针对癌症防治知识普及、肿瘤登记、早诊早治工作提出了量化的工作目标,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可衡量、可评估,操作性强,各省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进行任务分解,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三、《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

 

  《实施方案》阐明了癌症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聚焦癌症防治难点,集中优势力量在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基于当前癌症防治现状和工作要求,明确到2022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总体目标及5个可量化的工作目标,同时围绕目标要求提出八项主要行动。

 

  一是危险因素控制行动。一方面强调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形成,倡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强调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是癌症防治能力提升行动。以促进防治资源均衡布局为目标,建设完善国家癌症中心、区域癌症中心和省级癌症中心,强化各级癌症防治机构职责,整体带动区域内癌症防治水平提升。

 

  三是癌症信息化行动。借力信息化,推进肿瘤登记工作的扩面提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推进癌症大数据应用研究,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