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在文博会感受澎湃文化气象观点
中华文化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超350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亮相,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应邀参会采购。徜徉其中,传承与创新并举,文化与科技齐飞,中华文明正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山东展区,一张摆满五谷杂粮的长桌前坐满了体验粮画制作的观众;在山西展区,以绛州汾河湾的泥为原料制成的澄泥砚手感如玉;在内蒙古展区,悠扬的马头琴声、极具特色的舞蹈,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好玩好看好逛、精致精美精彩”。事实证明,绵延五千多年、辐射神州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明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博会上,欣赏宋代《听琴图》的笔触,也能聆听悦耳的琴声,仿佛可以“走”入画中;用APP扫一扫亲手制作的年画,画上的鲤鱼一跃而起又跳入水中;《瓷绣》将绣片与瓷器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拓宽两种工艺的边界,形成新的艺术品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化五彩斑斓,科技突飞猛进,“文化+科技”新业态正在打开无限可能。“开启文化数字化大门”“数字文化传承”“数字文化创新”“数字文明时代”,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数字中国展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亮点。有企业打造全新的数字人智能生成平台,有展区推出各种大型VR体验设备,有展台实现一站式AI生成内容。科技的加持,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也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潜力、更多进步空间。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漫步其间,欢快的非洲鼓、五彩织锦的异域服饰、精美的玉雕和水晶,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门。在这里,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这启示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文博会是一个独特视角,让更多人得以感受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纵览民族复兴的精神图景。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