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肝炎的未来观点

/ / 2015-10-25
文 | 向东 每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世界肝炎日,该日期来源于乙肝病毒发现者Baruch SamuelBlumberg的生日...



文 | 向东

 

每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世界肝炎日,该日期来源于乙肝病毒发现者Baruch SamuelBlumberg的生日。由于乙肝病毒的发现拉开了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序幕,WHO从2011年开始将Blumberg的生日作为世界肝炎日,以纪念其在肝炎领域的杰出贡献。

 

WHO设立该纪念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以遏制病毒性肝炎在世界的传播和蔓延。其每年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以推动人们对肝炎的认知。今天已经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其主题活动是“没有肝炎的未来”,重点是在母亲和新生儿中预防乙型肝炎。

 

 

图1.2020年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 来源:WHO官网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比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肝炎指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都具有传染性。

 

甲型肝炎及其药物(含疫苗)开发现状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其通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该病与不安全的水或食物、卫生条件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和口-肛性行为有密切关联。

 

不同于乙肝与丙肝,几乎每个感染甲型肝炎的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复,并获得终身免疫,有极少数感染者会因为急性肝衰竭而死亡。根据WHO的统计,在2016年全世界有7134人死于甲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0.5%)。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其症状轻重不一,可能有发热、不适、食欲不振、腹泻、恶心、腹部不适、深色尿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但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出现所有症状,尤其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者来说,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只有10%的人出现黄疸。凡是以前没有受到过感染或没有接种疫苗者,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病毒。

 

就目前来说,甲型肝炎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从现有的技术来说,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图2. 甲肝药物(含疫苗)开发现状

 

根据药渡数据库查询,目前世界范围内已上市或在研的甲型肝炎疫苗有29个,其中有19个已获批上市,6个处在临床III期阶段(含已终止),3个处在临床I期阶段(含已终止),1个处在临床申请阶段。

 

根据WHO的统计,世界上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得到了甲肝注射灭活疫苗接种。截至2019年5月,34个国家已经或计划在特定危险人群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中使用或纳入甲肝疫苗。

 

乙型肝炎及其药物(含疫苗)开发现状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传播途径包括接触受感染的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出生和分娩期间通过受感染母亲传给婴儿,或家庭成员传染给婴儿。

 

不同于甲肝,乙型肝炎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脏感染。据WHO估计,2015年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当年由于乙肝导致约88.7万人死亡,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即原发性肝癌);仅仅在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新增了110万感染者。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可至少在体外存活7天,如果有人在此期间接触该病毒仍然会引起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平均为75天,其可在感染后30至60天内被检测到,并可持续存在并发展到慢性乙型肝炎。大多数人在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些人会出现急性病症,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少数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而会导致死亡。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在某些人中造成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脏结痂)或肝癌。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