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防控要补哪些短板观点
\
张茅:通过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来强化其疾病预防控制职责。
蔡秀军:新建住院大楼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实现医疗建筑高效利用。
胡豫:避免盲目扩大传染病医院规模,精耕细作区域内传染病防治资源。
王辰:设置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专项,扎实弥补重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短板弱项。
张文宏:加强医院感染病学科能力建设,配备完备的公共卫生队伍和设备。
朱同玉:建区域性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卫事件。
陈薇:建立“白名单”制度,使优秀科研团队能够获得持续的科研支持。
吴浩:将健康管理工作融入社区治理,成立街道、社区两级公共健康委员会。
高福: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创造力,保障创新成果不被锁在抽屉里。
王贺胜:推进医共体建设,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协调机制,增强基层防控能力。
连维良:尽快针对空调通风、给排水系统等设施,制定新的建筑设计标准。
钟登华:高校与疾控机构、传染病医院合作,建设公共卫生实训示范基地。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远未结束。我国是最早基本控制疫情的国家,但抗击疫情也反映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方面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急需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近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3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医疗卫生界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代表,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的主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监测预警:
筑牢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
“每年都有这么一群羊,但今年在羊群里混进了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新冠病毒,如果医疗机构内有一支完备的公共卫生队伍,就有可能更早地把它揪出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特邀专家学者参会,一开口就以其标志性的“网红”科普式表达,道出了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张文宏表示,每到冬季,各地都会有很多病例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致病原大多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但并没有得到精确的病原学诊断。“在大城市,一个冬天可能会有上万例,按照病毒性肺炎的常规处置,一般都不会有事。”张文宏说,如果医院感染科有足够的科研能力、诊断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能力,这些病毒性肺炎病例大多能得到明确的病原学诊断,但由于感染科能力的弱化,这些病例只能全部作为不明原因肺炎上报,无形中降低了直报系统预警监测的敏感性。
“如果能把羊群的范围缩小,集中精力研究那些真正找不到病原的病例,就能更快地找到可能藏在其中的披着羊皮的狼。”张文宏建议,要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病学科的能力建设,配备完备的公共卫生队伍和设备,提高病原鉴定能力,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这是筑牢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暴发的第一道防线”。
医防融合:
强化医疗公卫高效协同
在医防融合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开展业务培训,成为多位委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茅表示,顺畅医防之间的交流机制,要努力做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鼓励疾控人员到医疗机构进修临床知识技能、医疗机构人员到疾控机构接受公共卫生知识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加强协同联动,特别是通过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来强化其疾病预防控制职责。
“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作为支撑,建立健全医联体内疾控、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才能真正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高效协同。”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提出,加强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注重专家资源下沉的同时,要明确医联体内部分专科临床医师须接受公共卫生、院感防控能力培训,并明确培训与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