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学会瞬间移动,一半科技将对你失去意义传媒
如果有一天,你获得超能力,能瞬间移动到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大多科技对你而言将变得毫无意义。
你不再需要网购,因为你能去任何一家商店,亲手触摸,亲身试穿;你不需要快递、外卖、打车软件,甚至汽车、飞机之类的交通工具,连最新的自动驾驶系统也对你失去魅力;什么在线教育、医疗、视频聊天,远程会议……你都不再需要。
可惜没如果。
所以反过来想就会发现: 我们人类的 许多科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打破空间限制,或者说“跨越距离”。
人类天然就厌恶空间限制,从不掩饰对“跨越距离”的渴望。
这种渴望常常暴露在艺术作品里——孙悟空战斗力再爆棚,也得配个筋斗云;哈利波特厉害,还得有个飞行扫帚;哆啦A梦一集掏出一个新道具,任意门的魅力却经久不衰。
和艺术作品相比,现实世界人类和“空间限制”的对抗更加剧烈。
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一次又一次狠狠摔到地上,才驯化野马;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一声令下,无数人前仆后继,烽火台延绵万里,仅仅为了跨越距离传递一个战争信号;两百多年前,第一辆火车被马车追着嘲笑;一百多年前,莱特兄弟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试飞成功;第一声电报按响、第一通电话……以及几十年前,互联网诞生。
人类科技发展迅猛的背后,始终有一股跨越距离的渴望在推动着。
今天我要聊的声网的故事就发生在互联网,也跟“跨越距离”有关。
一
那几年,中国掀起一股韩流,十台电视有七八台在放韩剧,街边小店循环播放着一首歌:“乌那拉,乌那拉,阿祖乌拉……”(没错我说的就是《大长今》的主题曲,脑子里有声音了吗?
)
一些人开始对韩语感兴趣,可大城市还好说,小城市哪有什么像样的韩语学校?身边也逮不着韩国人(不像马云小时候可以在西湖边找老外练口语)。于是, 人们把目光投向互联网——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世界。
学语言还得靠唠嗑,一来二去,人们在网上发现一个好东西——YY。
一群又一群韩语爱好者们的乱入,让时任YY技术负责人的赵斌十分惊讶,在他的设想中,YY并不是用来学语言的,而是给游戏玩家们设计的。
最早的一批YY用户是《魔兽世界》玩家,他们需要在游戏中实时交流配合,打字会耽误打怪,于是多玩网的创始人李学凌就带着一伙人为他们做了个语音交流工具,也就是YY。
之后,《传奇》、《穿越火线》等各类游戏玩家都闻讯涌入YY,这是在预料之中的。可是,学韩语频道之后,越来越多和游戏无关的语音频道相继出现,学英语的、学PS的、学乐器的、唱歌的、闲聊吹牛的……这挺出乎意料。
游戏之余不少人喜欢在YY吹吹牛、吼两嗓子
原本只是为了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却无意之间触碰到一个更普遍的需求,就像是原本只想去地里挖几颗菜,却一榔头挖到个金矿。
尽管在加入YY之前,赵斌已经从事音视频行业很多年,还是美国著名视频会议公司WebEx的创始工程师之一,可他那时对实时音视频软件的理解还停留在“网络电话”、“语音工具”的层面,YY用户们彻底颠覆了他的想法。
据赵斌回忆,那时YY上有一位老大爷,每天在频道里演奏自己发明的一个奇形怪状的乐器,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频道里围着老大爷鼓掌、欢笑,用文字、声音、表情包和打赏投以钦佩的目光。
这些人与人跨越距离实时互动的情景给了赵斌极大的启发,一些抽象的思考开始钻进他脑子里:工具背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人类对跨越距离实时互动的渴望和需求……
后来YY逐渐演化出在线教育,直播,很大程度上都是YY用户们对“跨越距离”的渴望在推动着的。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YY学习,连大型教育机构们也开始入场,YY就做起了在线教育;
当玩家们不满足于“开黑”,还想站到大神身后,看他究竟是怎么玩的,游戏直播就出现了;
当人们不满足于只听见小姐姐温柔的声音,还想一睹芳容,秀场直播就出现了……
一切是那么地自然,就像生物演化一样。
当年每个网吧大神背后都站着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