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平台“退烧机”,三星 Galaxy S21+ 两个月时间长体验报告传媒

/ / 2015-10-25
前言 上一次自己掏腰包购买三星手机还是高中毕业,去亲戚店里打工一个月挣了1000块钱,然后硬磨老妈给我了2800元...

上一次自己掏腰包购买三星手机还是高中毕业,去亲戚店里打工一个月挣了1000块钱,然后硬磨老妈给我了2800元,凑齐3800买了一台欧版Galaxy S2。当时这手机最吸引我的是大屏、薄和以鲜艳著称的AMOLED显示屏,它当时在网上还有个昵称:盖世兔,可见是非常火的。

国产手机崛起以后,三星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硬件机皇,软件拉跨。各大论坛的大神不再更新自制ROM后,对三星手机的热情也就越来越低了。

这次入手三星Galaxy S21+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便宜。朋友能帮我拿到内部价,5000出头能买到8+128GB的乞丐版,现在基本也跌得差不多这个价了。其次是刚好在B站看到了One UI 3.0的测评视频,没想到三星现在软件体验做得竟然还不错。当然,还有自己一颗爱折腾的心,苹果生态用时间长了,总想跳出来耍一耍。

我之所以选择最平庸的大杯,而不是中杯和超大杯,主要原因是介意小屏旗舰的续航以及塑料后盖的廉价感,也不愿意多花钱买Ultra来提升拍照能力,何况还大大牺牲了手感(太沉)。当然,如果S21+能上2K+120Hz就更好了,1080P虽然实际看上去没那么糊,但参数摆在那总觉得不得劲儿。

辨识度是第一生产力

从三星Galaxy S21系列在网上曝光之后,就对后置摄像头处的设计有好感,产品发布后,看了钟文泽的上手视频就对白色种草了。我没有去体验店摸一摸真机就直接让朋友帮忙下单了,没想到初次上手三星Galaxy S21+的我完全没有失望。虽然iPhone 12对我来说是手机的最佳尺寸,但三星Galaxy S21+也在我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毕竟重量还是控制在了200g以内。第一眼看上去屏占比惊艳,可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后,我对边框的关注就没那么高了,大家都半斤八两,没想到三星的边框做得是真的窄,尤其戴上套子还能盖住一点边框,视觉观感就更具冲击力了。

S21系列的后盖设计真的太具特色了,与众多竞争对手比极具辨识度,我个人非常喜欢。中框直接延伸至后置相机的镜头模组,视觉减缓了镜头高于后盖的突兀感,而且极具一体性,我甚至觉得颜值能和白色华为Mate40五五开吧。让我觉得略有遗憾的是相机模组和中框还是留有一条接缝,没有做到完全一体切割,没能做到极致。而Ultra由于相机模组过大,明显是设计为功能让路了,这也是除了穷以外,让我拒绝超大杯的一点。

我手中的这台幻境银配色调的让人看上去很舒服,拿在手中把玩隐约会呈现出类似橘黄或淡粉的光泽,既耐看也不单调。玻璃的磨砂很细腻,颇有金属质感,手感略涩,相对不易留下指纹。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三星这次没有在中杯和大杯上配备沿用多年的曲面屏。然而曲面屏设计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三星炫技,它固然增添了美感,但随之带来的误触、绿边、易碎等问题让实用性大打折扣。在长期没有寻找到突破,曲面屏被折叠屏取代之后,或许三星的设计又回归本源了?

One UI为何让我流连忘返

对于我来说,手机的工业设计是我决定是否购买的敲门砖,至于能坚持用多久就要看手机系统了。度过学生时代之后,iPhone一直以来都是我的首选,主要是苹果的产品大多精致耐看,经得起反复掂量把玩,坠入苹果生态圈之后更是难以自拔,着实退烧。但看着安卓阵营劲烈的竞争环境,各种抓人痒痒的功能点层出不穷,总是安耐不住自己悸动的心。

关注数码的小伙伴都知道, One UI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先在三星商店中下载Good Lock,安装后才是One UI的完全体。Good Lock确实能给予用户更自由的DIY空间,随心所欲的调整锁屏界面、时钟样式、通知栏、状态栏,几乎你看得不顺眼的地方都可以改。但事实时,当我把每个选项研究一遍之后,就觉得索然无味,调来调去这么麻烦,干脆就不折腾了吧,看习惯了感觉还是原样最舒服……

左为默认,右为自定义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