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传媒
01、国产品牌正迎来黄金时代
时光的水入海流,有些习惯虽已远去,却依然潜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岁月经过的痕迹。正如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60、70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工厂或穿上军装;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房有车。
曾经大金链子小手表,腰间别个大哥大是“土豪”的标配,现在几乎人手一个手机。曾经的我们把很多东西前面都冠之以“洋”字。“洋油”、“洋火”、“洋笔”、“洋纸”徜徉在我们的生活里,直到1990年代,在中国广大农村和一些老人的观念里仍然存在和使用这些名词。而对于新生代的00后与10后,这些名词不仅已经成了历史,国风和传统甚至又在他们之间掀起了一波新的潮流。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生活,记忆中也总能找到几件代表那个时代新生活的物件。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绿军装 、中山装、工装 ,80年代的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90年代的文化衫、校服直至新世纪以来的各类时尚服装。服装的变化不仅是反映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变,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在人们身上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
早在70年代,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满眼还都是军绿色,来中国推销时装、筹办时装秀并非易事。皮尔·卡丹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那时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国际时装的魔力,中国市场的日益繁荣与开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来华投资与发展,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国际诸多大品牌群雄逐鹿的战场。
曾经一度我们聚焦世界老牌,而看不见自己的品牌。在漫长的品牌实践中,中国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走向国际并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从李宁到太平鸟,越来越多的国潮品牌选择走出国门参加时装周,让国际市场注意到了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品牌。
不仅仅是服饰,各行业各样都涌现了一批像海尔、阿里巴巴、华为等世界知名品牌。如今,越来越多的新锐品牌崭露头角,国产品牌的全球化劲头也十分迅猛。此时此刻,我们正迎来中国品牌发展的黄金时代,正迎来灿烂美好的新生活。
02、科技助推新生活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一封书信走两三个月,走得很慢。80年代,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90年代电车成为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里主要的交通工具。长途旅程中,一定有一段独属于绿皮火车的回忆。
回溯时间轴,那时的绿皮火车晚点是常态,买不到卧铺票,多数是坐票,部分是站票。十几年过去了,度过的艰辛已经淡忘,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感受,吉光片羽,仍留在记忆中。铁路沿途站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贫困地区。许多事情,不正如铁路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闯关夺隘,充满着筚路蓝缕的艰辛与牺牲。
美好的向往与艰难的起步,发展的远景与涌动的縻绊,与铁路线上的火车从一个隧道出来,经过短短的一座桥涵又进入另一隧道,一会儿憋闷,一会儿敞开的声响、光线和场景,自然现象与现实触感,竟是如此的缠绵与契合。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绿皮火车是驶向远方的诗。
航空、高铁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出行便捷、世界变小、阅读方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已被视频技术轻松化解。既可虽远在天涯,却如在眼前,也可身未动,心已远。朝发而夕至,让千里来相会变成可能。
不仅如此,中国科技发展同样迎来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