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不,他人也可以是天堂传媒
今天是2021年的第2天,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感谢你们一直的关注与支持!
今天这篇文章,我打算分享一下我在2020年的成长与突破。
回看2020年,我发现这一年的产出还是挺多的,比如完成并推出了核心课程产品《自我的重建》 , 完成了第7期个人杂志《生活黑客:健康、金钱与关系》 ,第2本书上市,完成了3个训练营的开发,并进行了多期的内部测试与迭代.......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这些并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重点。这些成果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们却算不上自我突破,因为这些事情都属于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
在我看来,真正的自我突破应该涉及到认知上的转变,比如把以前认为的“不可以”,变成了现在的“可以”,把以前认为的“没办法”,变成了现在的“有办法”,把以前认为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变成了“问题在我这”等等。
事实上,我今年就有这样的自我突破——我发现并纠正了自己在关系和沟通上的主要认知bug。这种认知改变,很大程度上源于我自己做的一个关于关系和沟通的训练营——“不抱怨”训练营。正是因为要开发训练营,我自己才会投入去研究这个领域,而我在运营过程中所做出一些新尝试和改变也给我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发。
具体来讲,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我们与别人的关系,
是我们对他人看法的一种反映
“不抱怨”训练营这个名字来源于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而正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第一个重要的认知改变。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和观点都没有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但当中有个观点却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威尔·鲍温在书中提到说:
我们同他人的关系,都建立在自己对别人的描述和再现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内心如何向自己描述对方,给其下了什么定义,对彼此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想改变与某人的关系,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关系和影响他人的唯一途径。
如果你可以试着去改变对他人的成见,那么你和对方之间关系的基本动力也会发生变化。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们相处得越来越愉悦,那么你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为双方的关系创造出新的奇迹。
《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
说实话,如果是以前看到这些内容,我的感触可能并不会特别深刻,但是在接触到了认知行为疗法之后,我很清楚认知、行为和感受之间的关系,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改变关系要从改变自己对对方的看法开始。
其实,仅凭经验我们就可以知道,假如我们对某人存有成见或者负面印象,那么我们在与对方互动交往的过程中,肯定不会表现不够友好,甚至是不友好,而这种不友好的态度很容易会被被人感知到。通常来说,当一个人感知到另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不够友好的时候,TA也会本能地不喜欢对方,把对方归为“坏人“,并因此而表现得不友好,而这种不友好行为又会强化我们最开始的负面印象。
很多时候,一段不好的关系就是在这样的互动循环中发展而来的,而这个过程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看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是会坚定地认为对方有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对他人的看法仅仅是看法而已,不是事实,并试 着改变自己内心对对方的描述,向自己讲述一些关于TA的不同的故事,把TA从“坏孩子“的名单,挪到“好孩子”的名单里,那么我们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而当对方感知到了这种变化之后,TA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开始发生变化。 于是,这段关系就会慢慢朝好的方向发展。
威尔·鲍温的这个观点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会在与他人互动时,特别留意自己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看法,也会及时去进行调整。比如当我们发现某人对自己比较冷淡,或者不喜欢某人的某种行为时,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去得出“对方不喜欢我”之类的结论,不把对方直接列入“坏孩子”的名单,而是为这种行为找一种更为积极的理由,也会努力在与对方的接触过程中保持积极友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