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传媒
郑东新区智慧岛上的无人驾驶宇通客车
k4盾构机生产线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李登科 文 马健 李焱 图
超算郑州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正式验收,郑州中心成为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这也是河南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郑州盾构——这里,是盾构及掘进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和国家级研发中心,盾构机从这里走向全球,俨然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宇通客车——已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客车和新能源客车企业,在引领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体验升级的同时,也为解决全球共同面对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贡献着“郑州智慧”;
超硬材料——超硬材料产业被称为“工业牙齿”,作为我国超硬材料的发源地,河南省一直是国内超硬材料行业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人才辐射源,而郑州造的超硬材料,占国内市场超六成比重;
中原科技城——这里将建成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融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区。
除了这些耀眼的“科技之星”,郑州在“十三五”期间交出了灿烂的科技答卷:高新技术企业从465家增加至2918家,增长5.27倍;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9.97亿元增长到212亿元,增长9.6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87件增加至18.2件,增长1.67倍……
回望过去的五年,郑州科技正在各个方面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郑州科技的创新之花遍开每个角落。科技发展新思路已然成型、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新活力、创新资源如星火燎原、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郑州科技创新的力量喷涌迸发,带动着社会经济生活向着未来加速奔驰。
展望即将到来的又一个五年,郑州科技工作将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求,开放汇聚创新资源,将郑州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技术转化枢纽”“新兴产业主阵地”“科产城融合示范”于一体的活力之城。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2016
626
2017
856
2018
1323
2019
2048
2020
2918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2016
27.33
2017
34.75
2018
82.35
2019
127.54
2020
212
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
2015
116.7
2016
142
2017
158
2018
185.3
2019
236.7
郑州 “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耀眼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映照出这5年来,郑州稳重而坚定的创新脚步。随着一座座创新丰碑在中原大地上拔地而起、磅礴屹立,郑州正成为令人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纵观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十三五”期间,郑州成绩的斐然不仅体现在“绝对值”的增长,更体现在“相对值”的跨越——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期间净增200家提高到“十三五”期间净增2479家,提高12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由“十二五”期间累计100亿元提高到“十三五”期间累计480亿元,提高4.6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度的1.6%增加到2019年度的2.04%,首次超过2%,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郑州科技工作也迎来新的高峰: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增长42%,总数达到2918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861家,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86家,占全省登记入库企业总数的一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2亿元,全省占比超过55%。170项科技成果进入省科学技术奖公示名单,占全省的58.2%……
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占领了绝对优势——郑州市集中了全省46%的高新技术企业、55%的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了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制造、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七分之一,中铁装备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郑煤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超硬材料制品国内市场占有超六成……
科技创新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屹立于21世纪的潮头,郑州要实现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美丽愿景,科技创新当仁不让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