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年轻人社死的第101种方法:在前任点评App中,看到关于自己的评价传媒

/ / 2015-10-25
编辑导语:假如推出一款“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这是近日《奇葩说》中讨论的一个话题。面对这样的社死瞬间...

编辑导语:假如推出一款“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这是近日《奇葩说》中讨论的一个话题。面对这样的社死瞬间,你的意见是什么呢?本文立足产品视角,从安全性、监管、社区氛围和盈利模式这四个方面出发,就这一个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一起来看看~

让当代年轻人经历一次社会性死亡,有100种方法。

比如偷窥他人朋友圈时,手滑“拍了拍对方”;比如在家穿着睡衣进行线上会议时,错把摄像头当作麦克打开。

最近《奇葩说》中讨论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如果现在要推出一个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立即被网友戏称为是让年轻人经历社会性死亡的第101种方法。

站在支持的一方,这款App认为可以配备以下基本功能:

(1)前任搜索功能

帮助用户在APP中一键搜索,来查询该对象的点评及被点评记录,用以避雷

(2)实名爆料功能

吐槽者实名爆料自身的分手经历 匿名吐槽对象,公开其真实姓名

(3)同城或附近的人

展示附近或者同城人的点评和爆料内容

同时,这款App拥有以下高尚价值:

你不仅能够在前任点评App中宣泄情绪,还能找到其他感同身受的人,获得共鸣 可以成为你恋爱前鉴别接触对象的参考,帮你避雷,远离情感PUA、海王 可以有效打击一些渣男渣女,在祸害别人的同时也会有所顾虑,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然,前任点评App也许真的能够发挥以上作用,但在一些互联网人眼中,这个App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除了“在App中,搜到来自前任对自己的评价”无异于公开处刑之外,App本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就大大的很!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28期:如果现在要推出一个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汪仔言 @和尚 @汪仔3151 @树袋熊 @大鱼炖海棠 @等待黑暗中的那道光 @缪斯涂涂 @陈十二 @韩小辰 @罗春明 的精彩回答

一、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

首先,为了确保真实爆料,实名制难以避免。那么,是用户提交自己的实名信息,还是吐槽时提交前任的实名信息?前者不合理,后者不合规。

其次,平台为了确保搜索结果的精准性,不外乎设置个人隐私账户信息,诸如手机号、微信号、身份证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的认证信息作为查询条件,这些都是核心的个人隐私数据,根本碰不得。

最后,这背后有严重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无论是爆料人和被曝人,都有可能遭受网络暴力,被爆料人被人肉误伤了怎么办?恋爱对象的个人信息安全谁来保障?巨大的舆论风险谁来承担?

二、行为难以监管且单一

前任点评App,从发布的内容上来说,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信息的真假无从考证

且不说你在某宝上购物,同一商品都能看到有好评、差评。好评可能真的是因为购买者觉得它好,也有可能是刷单;差评有可能是购买批次的商品恰巧不怎么样,也有可能是恶意差评。

在前任点评App上,伪装成好人或者被污蔑成坏人太容易了。

2. 夸大事实博关注

其实现在很多社交媒体也有吐槽点评对象的故事,但有些内容是编出来博眼球的,煽动读者的情绪,借机打软广获取收益。

3. 内容及用户行为难以监管

发布的内容也容易引起男女对立。前任有男有女,一旦出现某些对立性的言论,平台方很难控制言论导向。这样的产品很容易被人利用,导致各种负面且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用户层面,“同城或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可能是伤心人寻求安慰、抱团取暖,也很可能会有用户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4. 内容不可持续

从受众来看,大概率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刚分手或者是分手后还没走出来的群体,爆料一两次后,可能就没有太多内容。对于其他的受众,如:积极的人或是分手后走出来了的人,可能并没有太多情绪需要宣泄。

从点评内容来看,类型单一。前任故事大多数都逃不过几个主题,听一次两次是新鲜的,但是重复类型的故事听多了,也会让人疲惫,最后不会有过多关注。

三、社区氛围太过负能量

谁都希望收获从一而终的爱情,避免不了分开的,肯定有各自的原因。

点评类产品都是针对提供服务的实体,“前任”不是服务,而是感情的链接,APP名称突出“前任”,导向就不积极。

这个App绝大多数的内容,应该是同仇敌忾的谴责前任系列,这样一个戾气过重的氛围、或者是越看越气的氛围,让整个社区充斥着负能量,从而导致用户反感,产生用户流失。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