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是华为的什么系列 揭秘华为Mate系列成长史手机
从无到有,从P系列到Mate
故事是讲Mate,我却想从P1说起,对公司和个人而言,P1都标志着从零到一,第一款华为品牌旗舰智能机,从之前以运营商定制联合品牌为主转向打造华为自主高端品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
2011年的华为,市面上销售的只有中低端入门智能机型和一些功能机,那时就连官方的开发团队对智能机认知都很薄弱。Symbian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还占有着绝对优势,更别说刚上市的安卓了。经过一段时间对智能手机的全面补课后,咱们”朴实至极“的P1终于上市了!
为了给消费者全方位顶级体验”朴实“的P1把所有能用的最领先的技术都成功的运用在了自己身上。于是,手机造型,处理器、平台、内存、摄像头、结构件、电池等各个环节,都选用最好的方案,整机架构也按照最紧凑,最激进的方案设计,P1成为华为当时使用新器件最多的手机产品但是……
市场反应不啻当头一棒,全球总共只销售了50多万台,销量根本无法与友商竞争,比华为自己的中低端智能机也差了不少。
一款只为养家糊口的产品
成功遥遥不可期,之后的近一年里,多款高端机接连折戟,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啊。团队压力极大,士气降至谷底,“为什么我们老是做不好?”
在经历了P1的滑铁卢后,开发团队急需一款能养家糊口的产品。当时每年手机屏幕尺寸都在小幅增长,开发团队就开始思考是否能直接设计出适合人手握持的大屏幕手机?
另外智能手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痛点就是电池不耐用,超大屏幕、超强续航手机在当年还是一个空白,于是主打“6.1寸大屏”的Mate 1代成功的走向了市场,第一代Mate的销量虽不算优秀,倒也还算及格。
但是因为那时华为手机整体体量小,多出的物料(主要是长货期的电池和屏幕)就把之前的利润全部搭进去还不够赔。
被迫开发的mate2
由于mate1在生产中备货的节奏也没控制好,前期销售火爆但备货不足,等准备的物料到货后,产品已经卖不动了。导致mate仓库里多出的许多屏幕和电池,必须想办法消耗掉。开发团队“被迫”开发了Mate 2。卖点依旧是超值“大屏”,不过这次使用了华为第一代内置4G通信能力的SoC芯片麒麟910,当时在业界也是领先的。
但Mate 2整机竞争力不足,销量依旧不愠不火,把两代手机打包综合起来看,经营上只能算盈亏平衡。然而粉粉们你们不会知道,这不算成功的前两代手机,竟为Mate找准了今后的方向。
一切为了Mate“粉丝”
2013年一次例行会议,负责工业设计的同事拿出一款新的手机模型,“全金属外壳、超大屏幕”,整体感觉低调又大气。对,Mate 7的雏形。
基于1、2代攒下来的经验,不久后开发团队就开始规划下一代Mate手机。由于大多数mate用户注重手机办公,希望能有更大的屏幕,因为重度使用对手机的续航性能非常看重,他们会因为大屏幕和长续航而对Mate产生好感,这两个优点我们要保持。于是,代号“Jazz”的手机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性能,开发团队当时采用了华为最新自研麒麟920芯片,这也是mate系列第一次在处理器方面真正领先竞争对手;为了让机身紧凑,开发团队绞尽脑汁调整布局,甚至一度想把摄像头移到手机下方,这样整机长度能缩小2毫米,可思来想去,用户自拍时从下往上的角度会让脸部变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放弃。
此外,还有一触指纹解锁的全新功能,现在看来可能不叫事,可五年前市面上还没哪款手机这么设计(当时iPhone 5s还没有发布,其他支持指纹的手机需要先按电源键然后滑动手指),也没有成熟的指纹芯片供应商。是否要指纹在当时产生最激烈的分歧……后来把指纹前置还是后置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后来的市场反馈证明,背面指纹解锁是受到热捧的功能之一。
眼看一切就绪但最后在产品上市前的操盘决策会上,好多人反对这款手机叫“Mate 3”,原因是Mate 1和2都销售欠佳,渠道商对Mate系列没信心,沿用Mate的名称很可能依旧卖不好。有人建议改叫D系列,有人建议叫X系列,会上甚至已经决策通过叫D7。
眼看就要跟Mate系列不相干了,但会后李小龙找各位领导逐个说服道:“Mate”是“伴侣”的意思,这款手机不需要用户经常担心它电量够不够、会不会卡机,让用户省心,是忠实的伴侣。沟通之后,给了新一代手机最后的正式姓名——Mate 7。这算一个小插曲吧,Mate系列差点就“二世而亡”了。2014,险被“腰斩”的Mate 7终于要上市了。
爆款,意料之外,也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