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像化加趣味性,何秋光老师深度剖析数学早教精髓儿童
原标题:具像化加趣味性,何秋光老师深度剖析数学早教精髓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关数学早教的视频,内容为一个妈妈逼着自己5岁的孩子背乘法口诀,
孩子从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到四七的时候就不记得了,他的妈妈一直重复给孩子听,但孩子依然不会。
不知道视频结束后的结果是如何,但我想,妈妈忍不住发火,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应该是肯定免不了的。
这种超纲式的数学早教行为,其实在我们中国家庭中十分常见,家长总想让孩子更快,于是提前将小学课程中内容教给孩子。
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大多数父母在实际的教育方法上,却是非常错误的。
让孩子不求甚解,通过死记硬背学会的知识,固然短期见效快,但时间一长,弊端就会暴露出来。
数学不是可以硬背出来的,更注重的是理解。
就好像让你背圆周率,过程及其枯燥,哪怕你能背到1万位,对于数学的运用,一样毫无用处。
所谓数学早教,一定要注重具像化与趣味性相结合。
具像化,就是借用具体的物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示出来。
比如说5岁的孩子,准备开始学习加减法的时候, 一定不是直接将2+3=5这样的字符直接写给孩子看。
最好的方式,是拿2个积木加3个积木等于5个积木,演示给孩子看。
让孩子知道“2”这个字符表示2个积木,“3”表示三个积木,当这两堆积木组合在一起,就是“加法”的含义,所以最后的结果才是“5”,即五个积木。
在孩子的眼里,“2”、“5”也都只是一样东西,孩子不能理解它们还有抽象符号的概念。
所以,抽象概念的理解,一定是孩子在经过非常多的具象化练习后,自己领悟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数学很难,其实难就难在抽象这一点;因为数学的各个方面,大多都是抽象在脑中进行。
这个建立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刻意练习的过程,除了通过具象化来帮助孩子,还必须要有趣味性来维持兴趣。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家里孩子非常喜欢玩球,那么家长就可以通过具象化的球,来跟孩子玩数学游戏。
可以拿一个网球,问问孩子,这个球是大的还是小的?孩子如果说,这是个小球;那么你就可以拿出一个乒乓球来,问他是大是小?
在孩子面对这种措不及防的变化时,他的脑中就会通过思考,自己慢慢理解,大小其实是要看跟谁比较的,也会慢慢在脑中建立大小是相对的,这种抽象的概念。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具像化、趣味性要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有意识的为孩子创造好的数学锻炼环境,目的是为了提升脑中抽象的思维能力。
欢迎关注【何秋光学前数学】,一起培养孩子思维核武器。
私信我“学前数学”,和我交流启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