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付出太多儿童

/ / 2015-10-25
朋友丽丽说,今天早上,她又对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大吼了一顿。 事情经过是: 女儿起床晚了,还慢吞吞地穿衣服,...

“你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付出太多

朋友丽丽说,今天早上,她又对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大吼了一顿。

事情经过是:

女儿起床晚了,还慢吞吞地穿衣服,喊她快点,还哼唧我两声。

我洗漱完在卫生间等着给她梳头发,看着时间,又过了两分钟,听着声,女儿还是没出卧室门,这时我心底的怒火已经在慢慢升起。

又过了一分钟,喊她赶紧过来,依然没声, 媒体发布平台离我出门上班的时间只剩五分钟左右。

一年级才上几天,因为要等着给她梳头发,我已经上班迟到两次。

所以,这次她还是不应我时,我的理智被怒火迅速淹没。

我气势汹汹地跑到她床边,大声凶她:“为了给你梳个头发,我已经迟到两次了,你呢?还在这里磨叽,对得起我吗?”

女儿吓得大哭。

朋友觉得自己很委屈,责怪女儿不体谅她,要是女儿能动作快点,她上班也不会迟到。

朋友之所以会这么想,其实都是她的付出感在作祟。

心理学指出,付出感是人天生的一种补偿心理。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也做出了牺牲,这本来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但父母常以此作为筹码,要求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话,否则,父母就可能会愤怒、责怪和委屈。

父母强烈的付出感,会破坏亲子关系。

付出感的逻辑思维是:我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对方的回报,否则,就会感到委屈、抱怨、打压甚至攻击。

有人说,亲子关系中,最大的杀手就是付出感。

深以为然。

01

付出感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做一切都是为了你,你不要让妈妈失望啊!”

“你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

绝大部分孩子最不想听的,可能不是父母的批评和责骂,而是父母一遍遍地诉说着孩子如何对不起他们的艰辛付出。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演员陶虹饰演的宋倩就是一个这样的妈妈。

女儿英子正上高三,宋倩所有的事都围着她转,辞去重点高中老师的工作,专心陪读,精心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监督女儿学习。

而这窒息的母爱传达出的沉重付出感,让英子变得越来越不开心,无论做什么都要担心妈妈是否会难过和失望。

填高考志愿时,英子坚持想考全国天文学专业最好的南京大学,宋倩不同意,认为南大没有清华北大好,想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还口口声声地说:“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

最终,宋倩把英子逼得跳桥。

宋倩无奈不解地问英子:“你为什么一定要报考南大啊?”

英子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英子为什么想要逃离宋倩?英子不爱自己的妈妈吗?

当然是爱的。

只是,宋倩是实实在在牺牲了自己的很多快乐和追求,才会自然而然地对英子说出那句“都是为你好”。

恰恰又是宋倩的软文网种种牺牲,让英子在这段亲子关系中充满内疚和亏欠,在与日俱增的压力下,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付出感强的父母认为,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所以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致使孩子也始终觉得,自己欠父母的,一辈子都还不清,激发孩子的内疚感。

父母利用孩子的这种内疚,达到控制或绑架孩子读书、结婚等人生大事的决定权。

孩子长期带着内疚感生活,不仅心理压力大,而且一直受父母的情感控制,为了顺遂父母的意愿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长大的孩子,身心必然是不健康的。

02

付出感伤害亲子关系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时,父母就开始说自己为了孩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想以此来感动孩子,这种“刻意感动”不仅最没用,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电影《伯德小姐》中的女主伯德和母亲的亲子关系非常恶劣。

住加州的伯德一心想离开家,想申请纽约的大学,母亲不同意,两人发生争吵。

吵架时,母亲就会说养育一个孩子的不易和艰难,想以此来感动她,让她打消去纽约上学的念头。

母亲问伯德:“你知道养大你花多少钱吗?”

还告诉伯德,如果还要再去消费高昂的纽约念书,家里负担不起。

伯德生气地拿出纸和笔,和母亲说:

“给我一个数,养大我到底要花多少钱,我会长大然后赚很多钱,把我欠你的用一张支票还干净,这样我 发布新闻平台就再也不用跟你说话!”

青春年少的孩子,也心疼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常常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懊恼,他们也媒体发稿平台希望自己能立马长大赚钱。

若这时父母再向自己一遍遍地诉说养大他们如何艰难,孩子肯定会烦躁,会恨自己为什么不快点长大,全是内疚和懊恼。

孩子的内疚和懊恼多了,容易产生不愉快和压抑,自然就会责怪父母,甚至憎恨父母。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