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而不是爸?孩子是后两种喊儿童

/ / 2015-10-25
原标题: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而不是爸?孩子是后两种喊法,家庭可能更幸福 很多爸妈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回...

原标题: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而不是爸?孩子是后两种喊法,家庭可能更幸福

很多爸妈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我饿了,妈,我渴了,妈,啥时候吃饭?可是对爸爸呢?就只有一个问题,爸,我妈呢?对于很多孩子,跟爸爸没话说,爸爸永远要关注妈妈在哪里,不然孩子问起来,要是这个都不知道,那么爸爸在孩子眼里也失去了唯一的作用,哈哈,是不是很让爸爸们受伤?那么,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而不是爸呢?这种家庭的幸福感如何呢?

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胎儿从26周开始,就会对妈妈的声音、心跳和身体的晃动等作出反应,等妈妈到了孕32周,这种反应状态达到了稳定,即胎儿对妈妈产生了依赖,所以宝宝出生后,对妈妈的声音会产生更强烈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等,而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身边,他能够更快地进入深睡眠,可见宝宝和妈妈的铁关系,从这么早就开始了,爸爸们嫉妒也没用哦。

爸,我妈呢?妈妈更能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

孩子回到家,如果见不到妈妈,就会没着没落的,有一个妈妈在厕所里,听见放学的儿子在喊妈妈,故意不搭腔,听到爸爸不满地嚷嚷,眼里光知道你妈,我这个大活人看不到吗?儿子没搭理老爸,继续各个房间寻找,妈!妈?声调一声比一声高,等终于找到了妈妈,他才放下书包,跑到电视机前专心看起电视来,可见找妈妈是他要做的第一件要紧事,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也要从安全感和满足感来说。

孩子出生后,妈妈的照料给予了孩子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在还没有看清楚妈妈的样子前,他就已经熟悉了妈妈的一切,孩子将妈妈和快乐、安全联系在一起,有妈妈的地方,就能够放心大胆,他被妈妈保护得很好,这是他健康成长的基础。

妈妈能够满足宝宝一切的需求,哪怕没有爸爸的参与,他依然的快乐和满足的,他通过妈妈了解世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不再惧怕,他不会说话,但是一个动作,一声哼哼就能让妈妈心领神会,母子俩达到了空前的默契程度,有妈妈在的空间,孩子是放松的,妈妈是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无论长到多大,见到妈妈就意味着变回小孩子,享受无忧无虑,即使一个大男人,也会出现撒娇的一面,而爸爸却从不具备这个功能,两个人尴尬地坐着,大眼瞪小眼。

妈妈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有一个奇怪的说法,怀孕让妈妈们从左脑思维变成了右脑思维,而小宝宝的思维模式也是从右脑思维开始,右脑主情感,妈妈通过这种思维转变,变得跟宝宝更有默契,沟通起来更方便,也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而爸爸们却总是理解不了孩子,因此孩子总是寻找妈妈,让爸爸们开始吃醋和嫉妒。

可见,孩子进门喊妈是天生和后天双重作用下的一种现象,跟家庭的幸福感关系不是太大,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问题,爸爸的参与度真的不高,妈妈跟孩子的互动性更强烈一些,这也是很多中国式家庭存在一种亲子现象:妈妈付出的更多。可能幸福感真的没有后两种家庭高呢。

如果孩子是后两种喊法,家庭可能更幸福

孩子进门喊爸爸

如果孩子进门就找爸爸,至少说明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很高,从侧面反映爸爸总是找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回来后急于找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玩耍,无疑,爸爸更适合跟孩子做游戏,比妈妈好玩多了,从这一点看出,爸爸很爱孩子,也很愿意为宝妈分担带孩子的重任,家庭相处起来,就会更加和谐,妈妈和孩子的幸福感会更高一些呢。

见到妈妈喊老爸,见到老爸喊老妈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