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脸”教育的结果竟是1+1<0!我也踩中了这个“教育大坑”儿童
文:暖暖妈
来源: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
周末难得有时间,陪暖暖上完钢琴课,又去吃了午餐。
吃饭的时候看见旁边一家三口也在吃,男孩看上去大概三、四岁的样子,委屈地靠在老人怀里啜泣,儿童餐具旁的食物一片狼藉,地上还躺着5、6只勺子。旁边妈妈正严厉地大声训他:自己能不能好好吃饭?!不吃饭就去一边玩儿,但是下午什么都不准吃!
旁边老人直接大声顶了回去:你凶孩子干啥?!你小时候不是我喂大的啊!动不动就说不给孩子吃!不知道你这妈怎么当的!
一边说一边还低头跟孩子说:好了咱不哭了啊,一会饿了姥姥给买好吃的,咱还在长媒体发稿平台身体,不能饿肚子!咱不给妈妈吃!
我看旁边这妈妈,气得大概要喷火了。
看到这一幕,我还真挺有感触的。
在暖暖很小的时候,我们家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的模式。不过我家是反过来的,姥姥姥爷更严格一点,我跟暖暖之间更随意一些。
姥姥姥爷都是急性子,特别是姥爷曾经在部队工作,说话也比较直接,每次暖暖没做好什么事,就会受到姥姥姥爷的“批评”。而我总觉得暖暖还是个小孩子,很多事情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批评错误的时候也会说得委婉一些。所以当暖暖她犯了什么错误,只要姥姥姥爷一说她,她总会来找我安慰。
当时我还没怎么注意,经常在安慰暖暖的同时,还对着姥姥姥爷说:“你们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对,你们这样孩子不接受,怎么就不能温柔的说呢?”
但时间一长,暖暖总觉得我能给她“帮腔”,甚至觉得我是给她“撑腰”的。
觉察到这种状态不对,是有一次我刚出差回家,一开门暖暖就扑到我怀里“诉苦”:妈妈,姥姥姥爷又说我了,还是妈妈好,妈妈你下次带我一起出去吧。
了解完原因才知道,是姥姥姥爷带暖暖去上课,结果暖暖一直贪恋楼下的夹娃娃机,暖姥 媒体发布平台姥着急就催了两句,暖暖就不依不饶的挥着小拳头 网站发稿跟姥姥闹脾气,一边哭一边嚷嚷:“讨厌姥姥,我要妈妈,就妈妈最好!”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总自以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虽然我没有在暖暖做错的时候护着她,但当着暖暖的面说姥姥姥爷的做法,在孩子看来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脸谱式”教育,根本没办法让暖暖真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之前心理学课上老师跟我们聊到“萨盖定理”。
英国心理学家萨盖提出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拥有一块手表,那么她 新闻发布平台可以知道时间;但是当她拥有两块或软文网者两块以上的手表的时候却不能够知道更准确的时间,并且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同时挑选(接受)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必将陷入混乱。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根据大人的反馈去核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对错”的判断。但当我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甚至相互埋怨指责的时候,孩子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判断对错。
当然,有人会觉得,哪有这么严重,我们家就是这样啊,孩子总会有一个怕一个爱,但每次总有一个会凑效。
事实上并不尽然。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管是我们发稿平台故意演给孩子看的,还是真的在某件事的教育理念上有差异,本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耳光一颗糖”。孩子不听话,管他三七二十 软文平台一,先批评一顿,再给点甜头,孩子就听话了。
为什么这种方法会屡屡奏效?
孩子天生就是外交家,基因上就决定了他们会本能的“趋利避害”来保护自己身体上的弱小。所以当“大棒”和“糖”同时存在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倾向于“向着自己”的那一方是对的。就像暖暖一样,她会把我当做一个情绪的“防空洞”,会来我这里躲避姥姥姥爷的批评提醒,却不会去思考自己被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规则本身被忽视了,共情和理解被忽视了,平等的尊重和沟通也 新闻发布网被忽略了。
我们常说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明白道理的过程,如果只是为了达成“管孩子”的目的,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不是教育,是父母在偷懒。
家长需要一定权威感吗?我们需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吗?我们需要跟孩子拥有亲密感吗?这些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