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造车“蒙眼”狂奔:跑输了方向通信

/ / 2015-10-25
李想已经7天没在微博上进行过任何互动了。这对他这个入驻微博11年,发博数量11229条,日均发博约2.8条的资深博主而...

李想已经7天没在微博上进行过任何互动了。

这对他这个入驻微博11年,发博数量11229条,日均发博约2.8条的资深博主而言,似乎有些反常。就在一周前,李想还在微博上为竞品小鹏点赞、回应网友说自己“黑怕了”、评论特斯拉涨价。更久之前,他还参与了留几手的互动、点评了韩寒的长跑、交流了选游戏机心得……作为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在微博上“无话不说”的程度几乎与新浪微博CEO来总相当。

他这么长时间“停更”难免让人疑惑。

李想在微博上最后一次互动(5月7日)后的第二天,理想汽车旗下的首款落地产品理想ONE被曝遭遇了起火事件。

电动车起火有各种原因,不一定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但它极其敏感,尤其是对于尚处于市场“刷脸”期的新造车品牌而言。消费者可能会对产品安全产生怀疑,对品牌印象大打折扣。在彻底调查清楚前,爱发微博的李想必须三缄其口。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理想ONE被外界视为在造车上多次踩坑的李想最后一次赌注。

高中没毕业就创业、创立泡泡网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创建汽车之家并让其成长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与这些为人津津乐道,顺风顺水的创业故事不同,在创业造车这件事上,李想明显有些“水逆”。从2015年宣布造车开始,5年来,李想先后造错了车型、买早了资质、定高了售价……

他几乎踩遍了所有的坑。而且,每次李想似乎都做到了在战略上先人一步,落地后却发现与政策相悖。本以为踩完所有坑后,理想的曙光会照向李想,但最后孤注一掷的理想ONE,又因起火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15日,当记者咨询理想汽车对于起火事件、股东变更以及对于政策的看法时,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未给予明确回复,其仅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不方便谈政策的事情。”

南柯一梦SEV

与其他人用一场发布会轰轰烈烈地宣布造车不同,李想正式告知大众他要开始第三次创业并加入新造车大军,是从2015年11月2日一条长微博开始的。

当时,前有特斯拉作为“精神领袖”珠玉在前,又乘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东风,互联网造车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不完全数据统计,那一年新造车企业的数量已有300多家,排队等候审批的企业数量达200多家。

其中,就包括李想的好友李斌。李斌是另一家汽车垂直网站易车公司的创始人。2014年年底,李斌注册成立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造车领域。刚辞任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也参与了投资。这一举措曾被外界解读为:李想要和李斌携手造车。后来在微博上,李想澄清:这是朋友的一个项目,自己只是参与。李想要造车的传闻也销声匿迹。

2015年11月,李想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宣布自己以创业的形式加入新造车大军,公司名称是“车和家”,并甩出了一个区别于主流的造车方案:要做一大一小两台车,其中“小而美”的SEV,是低速纯电动车,定价5万以内,满足城市1-2人短途出行需求;“大而全”的SUV定位中高端,满足家庭全方位出行需求。

很快,2016年12月4日,李想在微博上透露,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SEV正式上路了。SEV的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支持自由换电、远程O-TA升级、4G网络覆盖等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李想将第一款车设置为SEV有豪赌的成份。因为SEV项目综合续航里程只有80-100公里,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看,属于低速电动车范畴,既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又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

SEV上市之前李想曾预计,相应法规应该最早会在2016年出台,届时他的SEV也将走向合法。但现实是,李想不但没等来低速电动车的合规,而且从国家政策导向看,鼓励更长续航里程、更高电池密度、更低能耗的“先进”纯电动汽车成为了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SEV很难再看到生存的希望,继续耗下去浪费时间不说,还有可能错过2020年这个新造车企业突围的最后窗口期。

2018年3月,车和家宣布拿下30亿元B轮融资,并宣布与滴滴组建合资公司,在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对于与滴滴的合作,李想用了“战略转型”的说法。他还向外界宣布SEV项目暂停。

第二次出牌

曾有媒体问过李想:你想象过最大的挫败是什么?李想回答说,是产品出来后不成功,没人买。因为车和家只有一次出牌机会,如果不成功,再也没有机会了。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