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中国企业远程办公办公效率实现“弯道超车”通信
4月2日早间消息,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发文称,远程办公的比重不断上升,是一种势必发生的趋势。他建议政府可以鼓励发展更多为远程办公提供软硬件服务的产业,对大面积推广远程办公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更有望借助于革命性的全新模式,在办公效率方面相对于欧美国家实现“弯道超车”。
梁建章表示,早在10年前,携程曾在内部进行过远程办公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办公的员工业绩有显著的上升,在九个月里业绩增加了13%,源于病事假的减少导致有效工作时间的增加,以及安静的工作环境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提高了20%至30%,同时每年在每位在家办公的员工上节省了约1.4万元人民币的成本,包括办公地点租金的节省,以及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有员工离职率的降低。
他认为,目前可能是中国推广远程办公模式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前期由于疫情的影响,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已经逐渐适应了新模式,包括配套的软硬件服务也都趋于成熟,为远程办公创造出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已经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代价之后,重振经济、刺激消费显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远程办公可以降低企业的部分负担,而为员工省下的费用和时间,终究也会投向消费领域。
梁建章建议,政府可以对适合远程办公的行业进行引导,比如鼓励发展更多为远程办公提供软硬件服务的产业,对大面积推广远程办公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中国企业有望借助于革命性的全新模式,在办公效率方面相对于欧美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张俊)
以下为梁建章文章原文:
当初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为了降低人员聚集,大部分单位都推出了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的临时方案。如今,随着中国的防疫形势明显好转,很多地区都即将进入全面复工复产的节奏。有趣的是,尽管已经重新具备了实地办公的外部条件,但有不少企业和员工都从前期的远程办公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共同萌生了一个想法:远程办公未来能否实现常态化?
远程办公的优势和顾虑
远程办公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有大批员工居家办公,那就不需要租用那么大的办公场地,每年可以省下一大笔租金以及电费等支出。而在员工那里,如果不必每天前往单位,至少可以节省上下班交通过程中付出的费用,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将大大增加。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远程办公可以降低出行人数,部分缓解堵车、污染等都市顽疾。
当然,远程办公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首先就是由于员工不再集中,对于一些需要共同深入探讨的项目,仅仅依靠语音或者视频聊天,有时会让沟通效果打上一定的折扣。另外,由于员工并没有出现在视线范围内,企业难免会担心他们是否会趁机偷懒,导致其工作质量对不起领到的工资。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顾虑,所以尽管“远程办公”很早就被视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全世界已有24%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采用这种办公方式,但在中国,真正对此进行尝试的企业却并不多。
携程的远程办公实验
早在10年前,携程曾在内部进行过远程办公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办公的员工业绩有显著的上升,在九个月里业绩增加了13%,源于病事假的减少导致有效工作时间的增加,以及安静的工作环境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提高了20%至30%,同时每年在每位在家办公的员工上节省了约1.4万元人民币的成本,包括办公地点租金的节省,以及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有员工离职率的降低。(以上内容,引用自我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Nicholas Bloom, John Roberts, Zhichun Jenny Ying等专家学者在2013年合作发表的《在家办公的可行性:基于中国的试验证据》,该论文发表于《经济学季刊》QJE,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从实验结果来看,远程办公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过问题。如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则大幅度加快了企业和员工接受远程办公的进度。通过近期的诸多实践,很多人都发现,借助于4G乃至5G等最新的通信技术,再加上功能越来越成熟的各类软件的辅助,远程办公的难度要比原先预想的低,而效果则要比预想的好很多。
实践表明,对于有些岗位来说,远程办公可以基本达到实地办公的水平。比如研发人员,只要居家办公能够满足基本的硬件条件,而且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那么单独办公的效率,反而因其不受干扰可能要比实地办公时更出色。对于不需要面对面接待的客服人员比如呼叫中心的员工来说,只要能够稳定连接企业的网络,那么完全可以在家中回答和解决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这些工作都有相应的记录,所以企业也就不必担心员工由于在家办公而变得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