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企业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 后疫情时代考验来了通信
互联网医疗行业火热时,行业的竞争者达5000多家,这次疫情前,行业内活下来的、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可能只有五十家,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尝试了在线问诊。
春节期间,老父亲咽炎突然加重,连续咳嗽数日,在服药效果甚微之后,家住广州的宁晓最终决定帮助老父亲试试在线问诊。在尝试了两款APP后,老父亲的难题逐渐得到了解决。
像宁晓这样,在疫情期间首次接触到在线问诊的并非少数。为降低患者交叉感染、方便患者就医,互联网医疗的曝光度陡增。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数迎来爆发式增长,众多公立医院也新开线上问诊服务,让前几年一度遇冷的互联网医疗好不热闹。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
如今,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线下的医院正重新恢复往常的秩序。在患者被加速教育、支付端迎利好消息之后,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如何继续突围?
互联网医疗行业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
疫情期间,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问诊订单数量出现暴增。如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总咨询量超过100万次;再如企鹅杏仁集团,公司平台上的线上咨询量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了2019年的最高峰值,平台的用户数增长接近120%。
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出招。1月23日,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经紧急盘点,针对湖北患者推出网上义诊、复诊续方、对接药品等多种服务。此外,义诊服务还接入了健康中国、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平台,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在线义诊的活动,及时获取医生帮助。同时,公司也在扩大医生招募。
企鹅杏仁集团CEO王仕锐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公司对辅助诊疗系统做了优化,将针对新冠肺炎病情特点的结构化问题和一些临床路径,写入人机结合辅助诊疗系统里面,帮助患者高效完成早期自查,全面提升公司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为更多家庭提供更专业的诊疗与引导。
另一面,互联网医疗平台也涌入了更多的竞争者,不少线下的公立医院也纷纷开设线上问诊服务。可以说,这次抗击疫情,让互联网医疗平台重拾翻身机会,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得到最大限度曝光机会。
“这次抗击疫情,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线上问诊的必要性,互联网医疗平台用较低的成本完成了较好的用户教育,用户教育范围也囊括患者、医生、政府三者。”投资人王鹏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我国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起源于在线预约挂号,进而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拓展至在线轻问诊、在线药房及互联网医院等业务。2014年,互联网医疗整体起步,主要以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医疗科普为切入点进军医疗行业。2015年至2016年,在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的乐观预期带动下,互联网医疗板块呈现爆发式成长。彼时,虽然不少平台积累了较多流量,但未找到成熟的变现模式,也导致持续性盈利困难。2017年、2018年,受盈利模式制约以及政策前景不明,行业进入冰冻期。
王鹏宇说,互联网医疗行业火热时,行业的竞争者达5000多家,这次疫情前,行业内活下来的、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可能只有五十家,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无法形成一个闭环,即解决不了为什么患者需要线上服务问题。另外,医保支付也成为困扰行业的一大问题。
经过此次疫情,让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保支付问题有了迎刃而解的可能。疫情发生前,即2019年前,国内也仅有银川互联网医院可以试点医保支付。
今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了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紧接着,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等。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有望成为常态化。
天风证券析师沈海兵在研报中分析说,回顾2013~2016年,互联网医疗的大发展仅仅从服务方推动,政策端驱动和第三方平台的兴起,但患者教育缓慢,且支付方没有入场,整个行业发展得并不美丽,随后政策还一度出现收紧,这一次行业的大发展是真正的变革,原因在于:这一次是需求方、服务方和支付方三者协同,通力推进。
如何持续突围
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否继续留住患者的步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