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丁磊炮轰“独家版权不合理”背后通信

/ / 2015-10-25
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回归一个合理理性的版权费用。昨日,在网易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丁磊突然开始炮轰音乐版权市...

“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回归一个合理理性的版权费用。”

昨日,在网易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丁磊突然开始炮轰音乐版权市场。他直接表达了对华纳、索尼、环球为首的三大唱片公司独家销售的模式不满,使得包括网易云音乐在内等需要购买版权的公司付出了超过合理价格的成本。

“不仅是网易,也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需要购买音乐版权的公司,付出了超出合理价钱2到3倍以上的成本,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丁磊这番话的背景,是网易云音乐在2019年Q4的快速发展。拿到阿里的7亿美元投资后,网易云音乐似乎重回了“投入换发展”的轨道,先后拿下了《歌手》等一系列版权,并且通过数字专辑、云村、音乐直播等一系列手段提升变现能力。

在12月的APP Annie中国区付费榜单中,网易云首次上榜,位列第十。

2月27日,网易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网易云音乐所在的创新业务和其他业务营收为37.2亿元,同比增长17.9%;相比之下,在线游戏服务营业收入为116.043亿元,体量大,但增长率只有5.3%。

后续财报电话会议披露,网易创新业务增长主要来自第四季度会员收入同比翻番,同时来自数字专辑和直播的收入也迅速增长。

丁磊“炮轰”背后,网易云音乐有何新意图?

后版权时代,网易云流量从哪来?

根据艾瑞指数数据,截止到2020年1月,国内音乐平台市场仍呈现出“一超一强”的局面。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分别以3.2亿、3.1亿、1.9亿的月独立设备数位列前三,紧随其后的网易云月独立设备数为1.65亿。

造成各平台间用户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版权。不可否认的是,版权仍是当下各大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这其中主要体现在TME此前获得了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以及杰威尔等在中国的独家版权。虽然在版权局的干涉下,目前不同音乐平台通过转授权达到了99%以上的版权共享,不过TME与网易云仍有1%的核心资源差异,而这1%,覆盖了大多数人的收听习惯。

丁磊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销售模式,使得包括网易云音乐在内等需要购买版权的公司付出了超过合理价格的成本,“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回归一个合理理性的版权费用。”

在过去的传统印象中,受制于体量和变现路径,网易云对于版权采购并不积极,这也导致了在网易云平台上不少经典流行曲目陆续变灰,从而使部分用户迁移到其他平台。

网易一位员工曾向剁主表示过相应的困惑,“其实我们的曲库数量不小,听欧美、日韩,或者小众音乐多的,一直没有吐槽过我们的版权,甚至觉得再冷门的歌都能被日推推到,且还有很多优质评论。而90年前后,听华语流行比较多的,可能就会觉得版权少,因为很多经典流行(歌曲)都灰了。”

丁磊在电话中提到的音乐版权的独家化是促使网易曲库逐渐“变灰”的原因之一。

在独家版权模式下,多家音乐平台为抢夺版权,开始了价格战。在音乐平台和唱片公司的共同助推下,版权费水涨船高。同时,由于版权授权协议一般两到三年会重新签订一次,在卖方市场下,音乐平台为了避免用户流失到其他平台,往往会选择接受更高溢价的版权费。

一些音乐版权翻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让唱片公司在这一波浪潮中赚的盆满钵满,算是把前些年国内盗版的亏空补了回来。而那些高价拿下版权的平台方也能靠着“独家”的优势吸引用户并且二次转售获利。

而在之前TME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管理层也表示由于和版权方的合作加强,其版权转售收入会稳定增加。版权成本在一二手渠道增加,也让其他平台逐渐无力负担。

由此网易云被贴上了小而美的标签。但对于音乐类的产品来说,只有足够高的流量涌入才能支撑起起后续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单纯的做小而美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进入2020后,网易云在版权方面有了大笔投入。先后拿下《歌手》《声临其境3》《嗨唱转起来》等节目的独家版权,也随之带来的大批流量涌入。

其中华晨宇在节目中的一首《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从21日上线,截至目前评论数量已经接近40W。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