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手套要被实验室封杀了?通信

/ / 2015-10-25
前段时间,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宣布了一项针对一次性塑料的禁令。校方承诺,从现在起到 2024 年...

前段时间,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宣布了一项针对一次性塑料的禁令。校方承诺,从现在起到 2024 年,UCL 将逐步淘汰食堂、商店和实验室中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售卖。这意味着不仅塑料瓶、一次性餐具、包装袋、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将在未来 5 年中从 UCL 的校园逐渐消失,连塑胶手套、移液枪吸头、一次性培养皿等实验室常用耗材也将被学校“封杀”。

比起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污染,实验室产生的一次性塑料污染常常不那么受关注,而实际上,科学研究是一次性塑料的潜在消费大户之一。塑料培养皿、各种类型和尺寸的试剂瓶、多种类型的手套、一系列不同量程的移液器和配套使用的枪头、样品管和瓶装试剂……它们一般不会出现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但就像是每日的咖啡和加班一样,早已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日常。这些塑料制品和仪器是 21 世纪科研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技术、产品和药物。它们至关重要,但也极度污染环境。

“一次性”文化

追溯科学的历史,很难确切地说出一次性塑料何时进入实验室——我们恐怕要从 “一次性”文化的兴起和塑料的发明说起。

19 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规模生产,布和纸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比起清洗和重复使用(或付钱让别人来做),扔掉要显得便宜和容易得多。“一次性”文化从此兴起。而从 19 世纪后期开始,塑料逐渐被合成出来并不断优化,战争则刺激了塑料制造业的爆炸式增长,大量的塑料制品迅速涌入二战后的房屋和实验室中。

塑料的优点多,应用广泛。它能够很好地将材料与外界环境隔离并保护起来不受污染,即使在运输过程中也不必担心泄露,与此同时,也能让我们避开与有毒试剂的直接接触。这种材料可以模制出各种形状。一些研究领域也在一次性塑料的助推下得到蓬勃发展,比如 DNA 研究。

现如今实验室产生的塑料废物的数量可谓惊人。伦敦大学学院校方表示,实验研究中用到的诸如培养皿和移液器枪头之类的塑料制品,占全球塑料废物的 2% 。2015 年,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人员评估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系每年的塑料废物总量,并推断出全世界的生物医药和农业实验室每年可产生 550 万吨的实验室塑料废物,这相当于 2012 年全球塑料回收总量的 83%。这种“生产-使用-丢弃”的消费方式,使塑料废物在不知不觉之中积少成多,危害着环境。

图片来源:Daniel Stier at Twenty Twenty and Miren Marañón at East Photographic for Mosaic

如何处理?

然而实验室塑料废物的处理问题也相当棘手。首先在于塑料无法自然降解,废弃塑料制品能够分解出的几乎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碎片——微塑料,这些同样能在化妆品和衣服纤维中找到的微小碎片正在不知不觉之间引发全球范围的污染。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采集的 81% 的自来水水样中都含有微塑料。在过去的几年间,研究人员甚至在美国和法国山脉的雨水中发现了微塑料;最近也在北极发现了它的身影。

其次,实验室塑料废物可能存在生化药品的污染,导致它们的回收过程繁琐,成本高昂。这类塑料废物不能随便和咖啡杯一起扔进校园内的回收垃圾箱,它们需要被收集在一处然后进行高压灭菌(这是一项耗能和耗水的灭菌过程),然后再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这些因素都导致实验室塑料废物的回收并不那么容易进行。

尽管如此,有一部分科学家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摸索,努力推进实验室塑料废物的回收进程。来自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的生物医学研究员戴维·昆汀(David Kuntin)和他的同事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塑料废物都被严重污染到无法回收——仍有一部分塑料废物可以通过去污净化的过程重复利用。昆汀和他的同事们检查并挑选出实验室中的那些污染程度较低的塑料废物,并自主开发了一个“去污站”,将塑料废物在高效消毒剂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漂洗以进行化学去污。他们还研究塑料的材质,选购易于回收的塑料。基于这些举措,他所在的实验室大约有一吨的塑料废物被回收下来而不必送去填埋。并且他们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尽量缩短高压灭菌设备的运行时间,这一过程也节省了能源和水的消耗。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