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的屏幕竟是癫痫患者的电子噩梦?通信
前几天,Twitter 宣布取消之前在移动应用程序中添加的 Animated PNG(动态 PNG)支持。原因是 Twitter 发现 APNG 可以绕过自动播放的设置 (相当于自动加载动图)。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个漏洞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还省去了点击播放动图的麻烦。但对光敏性癫痫患者来说,这些闪烁且自动播放的动图会让诱发他们的癫痫症状。
Twitter 并不是反应过度,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由于画面闪动,观看者突发癫痫被送医的案例。最出名的就是1997年在日本发生的「3D 龙事件」。
1997年日本「3D 龙事件」
1997年12月16日晚上6点半,日本的小朋友们纷纷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最新的《精灵宝可梦》动画,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异常,直到6 点51 分 34 秒时皮卡丘放了一个技能打爆袭来的导弹。导弹爆炸后,整个画面在红蓝之间不断闪烁。在高频率红蓝光不断的刺激之下, 有不少观众当即出现了头晕眼花、暂时失明、抽搐昏迷的症状。
根据后来日本消防部门统计,当晚有 658 名儿童不适送医,虽然大部分都在医院途中自己恢复正常,但仍然有 150 名儿童被送进了医院。这件事引发了社会的轩然大波,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子产品能对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和影响。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宝可梦》第 38 集被永久停播,《宝可梦》本身也被停播接近一年。 NHK 与日本民间放送联手,在电视节目开头加上了我们熟悉的警示语「观看时请调亮室内灯光,请远离电视观看」。
除了在节目前添加提醒标语外,日本电视台和主管医疗的政府部门一同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希望通过规范的制作,避免再次出现「3D 龙事件」。这其中就包括红色图像闪烁速度不得超过每秒 3 次、非红色图像闪烁不得超过每秒 5 次、闪烁的图像不能显示超过两秒钟的时间等要求。
自此,再也没有出现像「3D 龙事件」这样严重的光敏性癫痫事故了。
游戏界同样出现光敏性癫痫受害者
不过这并不代表光敏性癫痫患者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除了电视节目引发过光敏性癫痫发作事件,类似事件在游戏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游戏厂家(比如育碧)在游戏开始画面中提醒玩家:
这些标语不是摆样子,育碧在开发《孤岛惊魂》时,曾出现音效师在对着游戏画面配音时被游戏画面强光引发癫痫而去世的事故。录音室内昏暗的环境,和游戏中快速闪烁的场景,与玩家在夜晚玩游戏的环境非常相近。
虽然不少游戏都有提醒玩家注意环境亮度,但几乎每年都能在网上看到玩游戏癫痫发作的新闻报道。今年 5 月 13 日,就有一名国外的《英雄联盟》玩家向官方反馈并称:
“2019 年季中赛的试炼任务中的击杀/死亡特效对癫痫患者十分不友好,其具备的频闪照明效应可能引发光敏性癫痫发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官方直接宣布移除这一特效,避免玩家因此产生不适。这只是游戏引发癫痫的案例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之前魔兽世界 8.0 任务诱发玩家光敏性癫痫等等。
以上这些事件,大多数都是因为设计疏漏导致光敏性癫痫患者发病,设计者主观上并没有伤害用户的想法。但世界上总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
有人通过社交网络攻击光敏性癫痫人
2016 年,美国一名男子故意向患有癫痫的记者 Kurt Eichenwald 发送了一张含有闪烁画面的 GIF 图片,并引起了 Kurt Eichenwald 的癫痫发作。
上个月 Twitter 发布 APNG 功能后,有人利用 APNG 会自动播放的 BUG 。特意制作了高速闪烁的 APNG 图片,在癫痫基金会的账号下进行投放,想要通过 APNG 自动播放高速闪烁的画面,透过屏幕诱发浏览癫痫基金会 Twitter 账号的癫痫患者发作。虽然没有具体报道说明否有人中招,但利用 APNG 攻击光敏性癫痫患者无疑是利用技术作恶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