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北京上线:等待超过3小时无人接单通信
12月23日,滴滴顺风车在第二批北京等5个城市开放试运营,加上此前的哈尔滨等5个城市,目前滴滴顺风车已在全国10个城市迎来重启。
北京上线首日,新浪科技四位小编尝试体验究竟如何,最长等待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然而都未能有车主接单。
当然,无人接单也绝非个例。在微博上,亦有网友表示“不仅需要人脸识别、还有在线狂答6道题环节。最后,亲测一小时了,无人接单。”
从用户层面,使用流程相较之前更为繁杂,需要先完成多个步骤比如人脸认证、安全知识学习等;而车主层面,一位车主向新浪科技表示,由于车主认证需要太多材料,所以第一天还未完成注册。这恐怕也是打车难出现的重要原因。不过他表示,以后会考虑回归滴滴。
滴滴总裁柳青曾在顺风车上线前说,为了安全,滴滴可能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而安全与效率,仍旧需要行业和滴滴做好平衡。
等待超3小时无人接单
新浪科技体验了顺风车用户的使用流程,首先需要完成乘客安全任务,包括实名信息认证(人脸认证)、安全功能确认(确认核验头像;录音授权)和乘客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测试)。整个流程下来需要数分钟的时间,其中安全知识测试一共6道问题,如果答错需要重新回答才能进入下一题。
完成乘客安全任务后,需要再阅读滴滴顺风车出行倡议书,包括安全、真实、平等、友善、履约。在履约方面,滴滴引入了新的衡量维度——行为分,该分值过低会影响顺风车的正常使用。出行倡议书阅读同意后方可进入行程发布页面。
行程发布后,需等待车主邀请,收到邀请选择车主确认并支付,才可出行;同时滴滴也通过算法智能提示车主与乘客路线的顺路程度,乘客可选择顺路程度较高的车主进行沟通,看是否有接单意愿。
新浪科技小编A于23日14:20提前预约了一段距离为22km的路程,选择17:50-18:05出发。页面显示,50%以上顺路的在线车主共有41位,平均邀请时间约10-15分钟。不过一直到17:50,也即是等待了3个半小时之后,仍旧没有车主接单。中途小编A曾给一位70%顺路的车主沟通,被以不顺路为由拒绝。
随后,小编A再次于18:10预约了一段12km的路程,选择19:40-19:55出发,最终仍旧无人接单。由于滴滴顺风车试运营只开放了5:00-20:00的时间段,最终不得不作罢。
小编B和小编C同样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等待1个小时左右后,最终放弃以顺风车方式出行。
小编D则在滴滴顺风车无人接单后,尝试了嘀嗒顺风车。接单的嘀嗒车主也曾是滴滴顺风车主,他告诉新浪科技,知道滴滴顺风车今日在北京上线,但因为认证需要太多材料,又没有随身携带,所以第一天还没有完成注册。而对于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后在接单时间、距离限定等方面的新规则,他也表示还并不十分了解。
对于顺风车打车难的问题,滴滴相关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一方面是顺风车在北京上线试运营的第一天,同时滴滴方面也没有大规模宣传。由此来看,很多车主可能并不知道试运营的消息,或者还未来得及重新认证。
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
吸取2018年两次安全事件的教训,滴滴此次在顺风车上新增了众多安全措施。
行程前,滴滴提升了乘客和车主的准入门槛。乘客方面也需要实名认证;车主方面则进一步需要提交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进行审核,并新增了车主证件的视频动态审核,以防止证件造假。车主还增加了信用门槛,社会公开的失信被执行人不可认证为顺风车主。同时滴滴还会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综合背景审查。
社交媒体上有顺风车车主对此吐槽称,“对司机端太不友好了,那么点车费,乘客各种要求,动不动就投诉,当专车坐,我是不会用滴滴拉了,身边开车的同事也基本都不用滴滴了,直接在自发组织的群里找人顺路更舒服。”
行程中,滴滴下线了附近接单功能,车主需要设置常用地点,在常用地点间接单;并根据当地情况及私人小客车合乘相关规定限定每日接单数量。
而《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规定,车主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这也意味着滴滴顺风车车主只能在常用的工作、居住等地点接单,并且每日最高只能接2单,将一部分专职以顺风车方式拉活的车主排除在外。“司机端不能看附近订单了,偶尔去哪里办事想顺路带一个的可能性降低了”,一位车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