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基金“苦日子”结束了?这些基金已开始大卖好店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今年二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既有单月6只新基金发行失败,也出现募资近80亿元的爆款;既有发起式基金的募集失败,也有3天就吸金近70亿的市场明星……
多位基金行业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失败与基础市场遇冷有关,也与基金管理人的品牌效应、渠道能力,以及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存在关联。行业应冷静看待新基金发行失败的现象,背后折射的正是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冷静看待基金发行失败
市场化机制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月底,华泰保兴基金连续两只新基金发行失败,将四月份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增至6只,这一数据追平2018年熊市期间8月、9月的募集失败基金数量,今年发行失败基金数量也增至11只。
从募集失败基金的月度数据来看,基金发行失败与A股走势存在密切关联。以权益类基金为例,在2018年沪指逐步下台阶的行情中,新基金发行逐步降温,下半年共有11只基金募集失败;随着2019年-2020年股市的震荡回暖,发行失败基金也开始减少,多个月份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归零。
而从2021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大幅震荡,基金赚钱效应的减弱,新基金发行市场再次遇冷,基金发行失败现象也有所攀升,并在4月份出现单月6只基金(3只为权益类基金)发行失败的现象。
针对部分新基金发行失败的现象,北京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募集失败的基金,主要与基础市场走势有密切关系。以权益类基金为例,在股市较好时,公募基金募集失败的现象比较少;而基础市场表现不佳时,常常会出现发行失败的现象;另一方面,基金发行失败,与基金管理人的品牌效应、渠道能力,以及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也存在密切关系。部分缺乏知名度的中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公司,由于品牌效应不佳,没有纳入银行白名单,或者新基金的基金经理缺乏市场号召力,也会导致发行失败。
“在股市回暖、基金赚钱效应中,资金会蜂拥入市买入基金,很少出现募集失败的现象;而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情绪会快速降温,缺乏渠道和资源的中小公司就很容易在市场遇冷时首当其冲,出现募集失败的现象。”该市场部负责人称。
在上述北京中型公募人士看来,自2019年10月证监会大力推动优化基金注册机制改革,各类型基金发行大提速,叠加科创板开板引发的科技股投资热潮,推动了权益类基金的大发展。然而,在权益类基金大发展中,既诞生了不少爆款,也会存在少数发行失败的现象,这说明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该公募人士认为,基础市场的涨跌,公募基金发行的冷热,都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公募基金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正在突出那些历史业绩优秀、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的基金经理,奖励那些公司治理良好、运作合规稳健、重视投资者利益的基金公司;而少数投资业绩不佳、合规管理不够规范的基金管理人将趋于边缘化,“这种市场化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
“冰火两重天”
部分权益类基金发行成绩亮眼
在新基金发行遇冷,产品频频募集失败的同时,部分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基金公司,长期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仍然逆市斩获不错的发行成绩。
比如,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精选两年持有在5月11日成立,募资接近80亿元;王成管理的易方达悦信一年持有10天募资76.83亿元,陆靖昶管理的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持有3天募资69.7亿元,绩优基金经理杜洋管理的工银瑞信战略远见,也在近期逆市吸金超60亿元。另外,富国精诚回报12个月持有、泓德睿源三年持有、嘉实价值臻选等基金产品,都在市场冷清的局面中,新基金发行依然获得不错的成绩。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以来,虽然股市遇冷,但部分权益类基金发行依然亮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今年二季度以来仍有19只权益类新基金(份额合并计算)逆市吸金超过20亿元,汇添富消费精选两年以78亿元居首。从发行期限看,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持有仅仅3天就募资69.7亿元,展现了优秀的吸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