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宝强做配,被刘德华扇巴掌,从网红到影帝:最可怕的不是输,是怕输好店
世上最惬意的时刻,是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那浮生半日闲。
却有一人,越近年关越是忙碌,过节期间更是脚不沾地地飞奔在各大影院荧幕上,狠狠霸占了春节电影其中之三。
《唐人街探案3》、《人潮汹涌》、《发财日记》,从主角到客串,从口碑到热门,再从线上到线下,这个人非常有魄力,凭一己之力包圆。
他就是肖央。
——雅客先生
有人不明所以,听闻肖央二字头顶冒出红色问号:尊驾哪位?
如果这两年有关注华语电影的动向,从串场《唐探》到主演《误杀》,你会明白,他是一个将大器晚成和后起之秀两词融合为一的奇人。
如果你喜欢听歌,从席卷全国的《老男孩》、《父亲》到洗脑神曲《小苹果》,你也一定会明白,他是筷子兄弟中的“一支”。
导演、演员、歌手,肖央的身份有很多。
每一个身份背后,都有拿得出手、立得了足的精彩作品。
若要深究他究竟想要在哪个领域安身立命,肖央自己大概也只能挠挠头,和我们同样的不解,但却格外充满兴致和探索欲:
“我自己有哪一面我是不知道的,我是希望通过跟世界充分碰撞之后去发现。”
《人潮汹涌》是一部“双雄”作品。
通常情况下,导演会设置两个旗鼓相当的强势主角互相压制。
比如《无间道》中的刘德华和梁朝伟,强强联手,火花四射,碰撞出来的画面和个性张力让观众血脉喷张。
《人潮汹涌》却逆其道而行之。
一个是顶级天王刘德华,饰演顶级杀手。
一个是肖央,饰演戏精上身的不得志群演。
演戏,肖央是“半路出家”。
对上刘德华这种大BOSS级别的资深影帝,压力不可谓不大。
但不论外界如何评说,导演饶晓志早就认定了肖央是最合适的:
我要找到一个准确的人,除了他本身够好以外,他也能在各方面准确地表达这个角色。
我不希望陈小萌是大众熟悉的群众演员形象,比如像王宝强之类的大众认知度更高的群众演员代表,肖央能很好地带给我惊喜。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肖央来不来,反正我脑子里就觉得他是对的。
肖央“苦哈哈”:“好多地方都是在挑战我的表演安全区。”
但看回片场,那“在生活中借着戏发一下疯”的倔驴,也是肖央。
一场戏,肖央饰演的陈小萌被几个人追着打,他给出了三种“被打”的反应版本。
一是舒张身体假装锻炼掩饰尴尬。
二是拨动头发假装没事发生。
三是愤愤地吐一口唾沫。
三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是肖央揣摩人物心理之后交出的答卷。
戏剧不是定式,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坚信这点的人,才能“通四海达三江”,探知自己的局限、打破、生长,再在无垠的宇宙中探索到无尽的奥妙。
但要在戏剧这条路上走很远的人,又偏要有一点痴。
还是一场戏,刘德华饰演的杀手周全指导肖央饰演的陈小萌演戏。
镜头前,刘德华凶神恶煞,“穿帮就得死!”
错一下,就扇一个巴掌。
一个巴掌接一个巴掌。
戏里需要三个巴掌,片场要真实收声,导演要求呈现最真实的效果,这每一个巴掌都是真真切切地落到了脸皮上,肖央足足挨了36个巴掌。
“确实脸肿了,但也没什么。”
肖央自己却云淡风轻。
对肖央的敬业和演技,刘德华毫不吝啬地给了高度评价:
“他对我的信任真的太大了!他全心全意投入了这个角色。”
肖央却说,能拥有这个机会,他觉得很过瘾:
“我觉得这真的没什么,起码我知道,这个戏是有板有眼的。”
正如肖央在节目上自我调侃的那样,他也许有一点“自虐倾向”:
我总想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不舒服的环境里,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肖央从小就是只皮猴子,让学校的老师最头疼。
他就不爱循规蹈矩,业不懂墨守成规,更不喜欢别人跟他说这是唯一的答案。
胡闹起来,堪称“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小时候的肖央,也觉得自己有点问题。但是没办法。
要被教成像个普通中学生的日子,太无聊了。
越无聊,就越逆反。
逍遥自在的混世魔王,大摇大摆地不知道做了多少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