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决狱、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能吗?这与美国宪法是一个逻辑好店

/ / 2015-10-25
这跟赵普读书多少没啥关系。问题的实质应该是:春秋决狱能治理好天下,半部论语也能治理好天下,二者之间有...

这跟赵普读书多少没啥关系。问题的实质应该是:春秋决狱能治理好天下,半部论语也能治理好天下,二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所以,这个问题就要围绕这个共通之处来展开论述。

其实,春秋决狱、半部论语治天下,与7000多个单词的美国宪法,都是一样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好的规则和制度,可以把事情做好、可以把社会治好、可以把国家管好。

但这只是表层的道理,表层的道理适用美国宪法,联系到春秋决狱和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有点儿牵强附会和引喻失义了。

深层的道理,或底层的逻辑,则是:共识生长出来的规则系统,可能无论好坏,都能把治理效用放大到极致。

01.美国宪法只是规则,但规则之下是共识

美国精英以及美国大众,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美国宪法。首先,这是人类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有开创之功,这个谁也没法比。第二,这部宪法已经持续发挥作用200多年,诞生至今也就增加了27条修正案。第三,这部宪法不仅持续发挥作用而且实现了巨大的效用,成就了美利坚这个超级大国。

展开全文

美国今天的成就,如果都是这部美国宪法的功劳,那么就能论证美国宪法是至善至美至科学的规则制度。既然至善至美至科学,那就应该具有可复制性,也就是能够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是,事与愿违。彻底照搬美国宪法、甚至彻底照搬美国一切的利比里亚,就失败了。利比里亚不仅没能挤进西方世界,现在还不如一般的非洲国家,甚至连粮食都不够吃。如果利比里亚只是一个个例,所以不能用个例来否定美国宪法,那么墨西哥呢?菲律宾呢?还有大量国家都是照抄美国宪法的,但是最后却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

一个用词就能解释这些失败,那就是“水土不服”。这些国家统统没有嫁接美国宪法的土壤,比如文化、比如历史、比如社会、比如发展阶段。但到底什么才是水土不服?你不能一句“水土不服”,就是用比喻代替论证、是用概括代替说理。“水土不服”到底不服在哪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你不能说不先进,算是中国迈向西方的一部经典之作。但是,结果呢?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就是不认,宋教仁的国民党就是非要认。两股势力的矛盾焦点在哪里?是共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是同盟会一群人的共识,它还不是袁世凯北洋系的共识,甚至也不是当时整个中国的共识。

后来袁世凯搞称帝,但是称帝彻底失败。大清帝制终结于1912年,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中间只隔了不到四年时间。怎么大清当皇帝就可以、袁世凯当皇帝就不可以?问题还是共识。虽然大清帝制刚刚终结不到四年,但不能有皇帝这件事,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共识。所以,袁世凯虽然是最强力量北洋系的代表,但是他就不能当皇帝。不仅国民党不同意,袁世凯北洋系的自己人也同意。

所以,美国宪法只是规则,但这个规则要发挥最大效用,需要依赖于底层的共识。有共识,规则才能被执行,也才能有生命力。没有共识,强硬嫁接和生搬照抄,就会遭遇夭折。这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

02.春秋决狱和半部论语治天下,都是共识下的规则运用

《春秋》是一本编年体史书。说实话,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看。没有传记的配合,别说现代人看不懂,就是最接近的汉朝人也看不懂。所以,汉朝人所谓的春秋决狱或春秋治国,需要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们得理解《春秋》。

汉武帝时期,主要是通过《公羊传》来理解春秋,简单说就是照着《公羊传》的解读注释,来春秋治国。与其说是春秋治国,还不如说是公羊传治国。汉武帝的一个重要丞相公孙弘,就是公羊传大家。40岁开始学春秋,实际就是学公羊传,学到70岁才正式进入武帝朝堂,后来当了丞相。

汉朝人是怎么春秋决狱的?

一个人打了自己的父亲,按照春秋决狱这就要判死刑。现代人肯定不认同,但这是现代的共识。汉朝时的共识就是如此,就是要判死刑,而且老百姓还要拍手称快。但是,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打父亲就杀这么简单,所以春秋决狱也一定会向着复杂发展。但无论怎么发展、怎么复杂,都离不开这个共识。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