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打造“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 包括名镇名村名宿等好店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今年冬天,四川甘孜州“00后”小伙儿丁真一夜之间成了网络顶流。当这位甜野男孩席卷网络的同时,也彻底带火了四川旅游。
如何热度转化为客流,展示四川丰富的文旅资源?在“十四五”时期,如何讲好四川文旅故事?12月3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游勇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扎实做好文旅改革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现场,他透露,四川将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评选命名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导、名菜,加强四川文旅品牌建设,形成以天府旅游名县为龙头的“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提升四川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谈“十三五”成就
旅游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四川旅游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这是“十三五”期间,四川文旅交出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四川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6210.5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594.32亿元,年均增长16.9%。
游勇介绍,十三五期间,四川评选命名20个天府旅游名县,40个特色文旅小镇,12家优秀龙头企业,拥有716家A级景区,5A级旅游景区13家,4A级旅游景区284家;拥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2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文艺创作成果更加丰硕,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增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逐步完善,文旅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文旅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对外文旅交流持续深入,全省上下形成竞相发展文旅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生动局面。”游勇说,“十三五”以来,四川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四川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
现场,游勇从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等七个方面向网友介绍。其中提到,积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构建起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同时,高规格召开文化和旅游大会,以点带面,实施文旅融合重点工程,开展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文化旅游+”,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做好人才引进。
谈2021年计划
打造“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
2019年,四川战略提出,正式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工作,并预计在5年内建成50个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县。目前,已命名20个天府旅游名县。
在谈到四川文旅2021年计划时,游勇透露,四川抓好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打造“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
首先,根据2020年省委常委会第151次会议和全省文旅发展大会精神,统筹考虑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评选体系和考核办法。联动省级相关部门抓好名县9条激励政策落实。
同时,依托“智游天府”,实施名县常态督查和动态管理,持续在国内外叫响天府旅游名县品牌。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评选命名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导、名菜,加强四川文旅品牌建设,形成以天府旅游名县为龙头的“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提升四川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他还提到,将强化文旅产品建设,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做优“大遗址”“大九寨”“大熊猫”“大峨眉”4个世界级文旅品牌,做强“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蜀道”4个国家级文旅品牌,重点培育“大灌区”“大草原”2个区域特色文旅品牌等10大旅游精品。建设长征红色旅游走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等4大文化旅游走廊,构建“10+4”文旅品牌新布局。
谈“十四五”规划
从4个方面发力
现场,不少网友关心“十四五”时期,四川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