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场发布会看疫情防控的“广州担当”业界

/ / 2015-10-25
近期以来,广州局部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面对新出现的疫情,广州把疫情应对处置作为当前头等大事...

近期以来,广州局部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面对新出现的疫情,广州把疫情应对处置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市动员、全力以赴,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坚持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疫情防控,发挥组织优势、科技优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展现“广州担当”。

政府部门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能够消除恐慌,击碎谣言,凝心聚力,是推进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5月21日广州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当天,广州当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从5月27日至6月3日,广州以每日一场的速度连续召开8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多部门负责人出席,主动、及时、高效、权威、全面发布疫情防控最新信息。透过这9场高质量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到疫情防控中的“广州策略”与“广州担当”。

■6月3日,广州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14天内9场发布会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信息发布,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发现一例确诊病例,这是广州时隔270多天再次出现新增本土病例,社会关注度极高。当天18时,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市长黎明、荔湾区区长毕锐明、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通报荔湾区最新疫情防控情况。

“患者活动轨迹基本在家附近”“密接与次密接均已集中隔离”“病例8个活动场所均已封闭管理,溯源正在进行中”……这场发布会,三个权威部门负责人公开、透明通报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及时回应了公众关切与期待。

5月29日上午8时,广州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号)》,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应对疫情。“实施分级分类防控的依据在哪?”“分级分类防控具体如何实施?”“后续防控政策是否会做调整?”面对公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广州快速跟进,在当日上午10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回应实施分级分类防控的依据,“就是希望在当前条件下,用最短时间实现重点区域的大隔离、大筛查”。

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真正回应百姓关切”作为目标,广州从5月27日起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分别邀请 市政府、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以及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等多部门负责人,围绕新增病例情况、核酸检测进展、疫苗接种情况、病例溯源工作、最新防控政策等多方面发布权威信息。

展开全文

据统计, 从5月21日至6月3日,在14天的时间内,广州一共召开了9场新闻发布会。其中从5月27日至6月3日,连续召开8场新闻发布会。每场新闻发布会均吸引中央、省、市等多家主流媒体参会,并同步对发布会进行线上全程直播。

发布内容丰富

涉及方方面面

纵观9场发布会,不仅发布高效,发布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疫情的研判、防控政策的解读、核酸大排查的进展、流调的最新情况等。有关疫情的统计数据也及时、准确。此外,还有来自涉及交通、市场、商务等相关部门,就疫情之下的民生保障工作作通报,干货满满。

通过发布会,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信息:新增病例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区域集中性和家庭聚集现象”;对疫情发展形势的研判,“本次疫情传播轨迹已基本圈定,病毒传播速率正逐步得到遏制”;对疫苗接种工作的调整,“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核酸检测,暂缓个人预约,暂停社会接种”;对市民未收到检测报告的解释,“为保持检测速度,检测机构优先报告阳性结果,没有收到通知的市民不要担心”……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多次出席发布会,向公众通报疫情流调的最新情况。“病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2-4天,核酸CT值在20左右,因此加速了代际传播的速度。”信息发布后,立马登上热搜。

值得一提的,在6月1日晚完成新闻发布工作后,张周斌紧接着接受了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直播连线采访,透露南宁境外返回人员并非广州此轮疫情源头,溯源仍在进行。从线下发布到线上发布,张周斌通过央视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广州新闻发言人的专业与敬业。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