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重锤 虚拟币交易被切断的24小时业界
币圈迎来又一记重锤!6月21日,央行发布消息称,近日央行有关部门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服务问题,约谈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
消息一出,虚拟货币应声跳水,比特币盘中跌幅一度逼近10%,24小时最低价约31562美元/枚,以太坊一度跌超10%,跌破1900美元/枚。
截至6月22日下午3点35分,比特币价格跌幅有所收窄,跌0.81%,价格约为33043美元/枚;以太坊跌3.37%,约1967美元/枚。
6月22日晚间,比特币延续跌势,至晚间8点25分,跌破30000美元关口,创1月28日以来新低。
Bybt数据显示,最近24小时,共有约20.52万人爆仓,最大单笔爆仓单发生在Huobi-DOGE,价值为491.92万美元。
严监管、虚拟货币大跌之下,投资者作何反应?
相较虚拟货币投资者,本轮监管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打击更大。机构投资者王娅(化名)对记者表示:“矿机、矿场相对虚拟货币交易而言都属于重资产,市场短期波动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如果现金流无法支撑,可能就直接倒闭了。”
机构纷纷发声与虚拟货币划清界限
被央行约谈后,相关机构纷纷发布公告,与虚拟货币划清界限。
建设银行表示,坚决不开展、不参与任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坚决不为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任何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商银行重申,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利用我行账户、产品、服务、渠道进行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交易。
支付宝也回应称,将从继续严密监控排查涉及虚拟货币的交易行为,对重点网站和账户建立巡查制度等四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相关交易的打击力度。
约谈效果立竿见影,6月21日当日便有虚拟货币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说道:“今天我用支付宝连续转了2笔钱都没有成功,支付宝用不了,后面买币都费劲。”
展开全文
币圈人士杨明(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项目都“趴窝了”,币圈已经从牛转熊。“银行可以追踪到每个账户每笔资金,无论是购买还是售卖(虚拟币),之前就有过,基本追踪到几笔就封账户,现在银行加强监测,用户更不敢交易了。”
但也有资深币圈人士对记者坦言,对虚拟货币交易监控仍存难点,一方面,币圈场外交易(即OTC)很难被监测;另一方面,如果虚拟货币无法以人民币卖出,也可以直接卖成美元,然后再通过银行换汇,换成人民币,只需持有境外银行卡即可。
实际上,近年已有不少银行声明禁止比特币交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官方看到了比特币的问题,在去中心化的外衣下却极度依赖中心化的承认,即全球政府承认比特币并允许流通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况且,比特币价格高波动性早已表明,这类资产不适合用于财富储存,更多是投机。当投资人信仰崩塌时,风险很可能传导至金融系统,所以,我国对比特币与金融系统之间的合作一直都高压禁止。
“不过,普通投资者对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所作的提示并没有重视。部分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及地方政府也存在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交易提供支持等行为。”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一位权威人士也坦言,虽然监管很严厉,但一些机构监测、处置的力度仍然不够,甚至一些交易附言中直接写明××币,而机构都没有监测到,这次被约谈的几家机构问题相对突出,约谈主要释放两个信号,即警示银行,同时“敲打”交易商。“银行要提高识别能力、完善监控模型和内部工作机制,补齐短板。”该人士称。
监管连环出击 背后考量的是经济风险和能源效益
此轮监管风暴可追溯至5月18日,当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直言虚拟货币无真实价值支撑,价格极易被操纵,相关投机交易活动存在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多重风险。同时提示称,广大消费者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
随后的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其中提到“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再度打击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