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希望与中国之间是竞争而非冲突 具体说了什么业界

/ / 2015-10-25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我们(中美)之间没必要发生冲突,但将会出现极为激烈的竞争。”美国总统拜登在周日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我们(中美)之间没必要发生冲突,但将会出现极为激烈的竞争。”美国总统拜登在周日发布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中再次描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拜登此前曾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将中国描述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同时又强调“在符合美国利益时与北京共事”。对拜登的新表态,西方媒体多数聚焦拜登说的“极为激烈的竞争”,但也有分析认为拜登说的“中美之间没必要冲突”,这与特朗普时期美中“敌对”态度不同。多名中国国际问题学者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从来不怕竞争,但中国更希望管控分歧、聚焦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更关乎世界前途与命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日在记者会上对拜登有关中美关系的讲话回应称,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同时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双方应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激烈竞争”代替“冲突”

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曾在特朗普时期坠入建交以来最低谷的中美关系在拜登上台后会怎么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会如何?尽管拜登政府曾声称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有耐心”,但这些问题仍是其绕不过去的话题。7日,在CBS播出的对拜登的专访中,拜登就美中关系表示:“我一直在说,我们(中美)之间没必要发生冲突,但将会出现极为激烈的竞争。”他强调,“我不会像特朗普那样(处理中美关系)。我们将聚焦国际规则。”

对拜登有关中美关系的新表态,西方媒体多数聚焦他说的“极为激烈的竞争”,认为这是拜登对中国发出了进一步的强硬信号。英国《金融时报》称,拜登及其手下高官近来对中国发表了颇为强硬的言论,目前华盛顿的许多外交政策专家都在观望,拜登是否会采取强硬行动以配合这些强硬措辞。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拜登的表态明显不同于特朗普时期“美中敌对”的论调。虽然新政府要员近期的诸多言论都表达出对南海、台海问题的强硬态度,但作为美国的最高决策者,拜登的最新表态为未来美中关系打开了空间。美国CNBC在标题中对这一消息的报道采取了平衡的方式:“拜登表示将与中国进行‘极为激烈的竞争’,但不会采取特朗普的做法。”

法新社称,在华盛顿,中国被视为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和世界舞台上的首要挑战者。拜登的前任特朗普选择与中国公开对抗,但是这对减少美国巨大的对华贸易赤字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成效。

“‘激烈竞争’代替‘贸易战’冲突”,德国《明镜》周刊8日的评论称,拜登已经宣布将与前任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拉开距离,他对与中国打交道也回归传统的“价值观外交”。与特朗普频频制造与中国的冲突不同,尽管拜登声称将与中国“激烈竞争”,但他希望“专注于国际规则”。

有底线、可管控的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跟特朗普不同,他是知道大国竞争底线的。大国之间如果发生激烈冲突,后果难以想象。在不要冲突的前提下,国家间有激烈竞争,这很正常。拜登目前对中美关系的大致定调就是,有底线的、可管理和控制的大国关系,这跟我们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的对美政策,是有可协调空间的。

“德国之声”8日称,在拜登接受采访的同一天,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就中美关系、疫情、香港国安法、涉疆问题等接受了CNN主持人扎卡里亚的专访。崔天凯表示,中美双方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存在合作需求和潜力,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等现有和不断出现的全球性挑战方面。他称,言辞示强或是手段强硬都不是有效的外交政策,也不是外交的正确方式。美方显然需要彰显相互尊重,展现诚意和善意。崔天凯强调,“对中国而言,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核心价值和核心利益,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去捍卫,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能改变这一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拜登和他的团队与特朗普对中国的判断有区别,但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对手的定位也好,竞争者定位也好,他们根本的一个认识是,中国对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地位是一个威胁和挑战,这一点美国两党精英是有共识的。此外,拜登即使想在对华战术和手段上有调整,但这种调整也是非常有限的。现在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不支持拜登在对华政策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更不可能对中国完全放软。现在,不仅共和党仍坚持对华强硬,民主党内部对华强硬派也是主流。

      
      1
      联系我们